“产能过剩、价格下滑、市场低迷”无疑成为2013年化肥产业的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的背后也显示出化肥行业在2013年遭遇的困境。回首2013年,化肥产业的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从3月份开始,化肥价格便一路走跌,直至年底,价格仍处低位徘徊,虽然明年的关税政策出现明显宽松,但市场预期仍不乐观。
从化肥产业上市公司2013年三季报便可以看出,无论是氮肥、磷肥,还是钾肥,2013年的业绩均出现明显下滑,行业已经由微利经营转变为亏损,而造成当前化肥产业亏损的罪魁祸首则当属产能过剩。
氮肥:产能过剩短期难化解,创新成为持续发展关键
从记者统计的7家氮肥上市公司的业绩可以看出,2013年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下滑,尤其是西南地区的泸天化、赤天化两家气头企业的业绩同比下滑幅度超过了100%,分别达到130%和237.17%。其中泸天化的三季报显示,2013年1-9月,公司亏损1683.66万元,公司称,今年三季度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九禾股份有限公司转让下属子公司凤台九禾取得转让收益6423万元,本报告期无此因素。加上主要原材料天然气价格上涨增加了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产品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如果说气头尿素企业的业绩大幅下滑有成本的因素,那么煤头企业业绩的下滑则是受到尿素价格大幅下滑的影响。作为国内最大的尿素生产企业,湖北宜化2013年的业绩下滑明显,根据公司发布2013年三季报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8.84亿,同比增长0.13%,营业利润3.83亿,同比下降66.12%,归属净利润2.35亿,同比下降62.96%。公司表示,虽然天然气价格出现上涨,但无烟煤价格却出现下跌,所以原料方面价格有涨有跌,之所以利润出现大幅下滑主要原因还是尿素价格的大幅下滑所致。
虽然说目前尿素行业已经陷入困境,但面对未来却依然难言乐观。来自中国氮肥工业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国内尿素产能将达到8000万吨,产能过剩达到1100万吨,预计到2015年国内尿素产能将突破9000万吨,即使按照每年出口800万吨的量来看,2015年的尿素产能过剩仍在1000万吨以上,所以说短时期内,产能过剩的难题难以化解。虽然目前尿素行业已经处于“冬季”,但真正的“寒冬”并未到来,企业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未来尿素行业的发展何去何从?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刘淑兰在《搞好氮肥品种调整,创新化肥营销模式》的报告中曾提出,要破解产能过剩困局,应加强氮肥品种的结构调整,要在氮肥改性、提高利用率上下功夫。其实随着行业同质性竞争的恶化,传统的氮肥企业也正在积极转型和创新,积极开发氮肥增效环保新技术和新产品。而这些新产品不但赢得了市场更是为企业也赢得了市场。
在产品创新方面,四川美丰独树一帜,积极布局车用尿素市场,年产60万吨的车用尿素在今年4月份投产以来,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可,不但产品出口至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土耳其、马耳他、巴西、以色列、智利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符合国家对环保重视的政策预期,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找到了新路。
当然,更多传统的尿素企业也在积极转型,一些新产品的相继问世也取得了市场的认可。如江苏华昌化工““追奭佳”系列、河南心连心“聚能网尿素”、永济中农化工有限公司推出的“多酶金”尿素产品等都通过改良技术和创新,大大提升了尿素的利用率,为农民增收、保护环境做出了标榜。
磷复肥:传统品种竞争力下降,新型肥料市场份额增加
如果说氮肥行业在2013年业绩出现全面下滑是受到产能过剩的影响的话,那么,反观磷复肥行业,在产能过剩的影响下,有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磷复肥的生产企业云天化业绩出现巨亏,也有诸如史丹利、芭田股份、金正大等一些致力于新型肥料研究和推广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却出现逆市增长。这也显示出,在化肥行业,产能过剩只是传统品种的过剩,而对于一些新型肥料来说,市场远未饱和。
云天化三季报显示,2013年1-9月公司亏损8.51亿元。业绩的亏损主要是因为市场低迷,主要产品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玻璃纤维、聚甲醛等价格下降导致毛利减少,加之本年运费上涨导致销售费用增加,资金结构变化及部分工程项目转入固定资产停止利息资本化导致财务费用上升。随着公司资产重组的对价股份过户完毕,标志着云天化公司资产重组落下帷幕。虽然目前公司仍然亏损,但由于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了市场的悲观预期,所以市场一致看好公司的磷矿资源价值和磷肥一体化优势,亏损玻纤资产剥离后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加强。
史丹利 公司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69亿元,同比增长1.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35亿元,同比增长36.24%。公司表示, 原料价格跌跌不休,公司产品价格调整仅一次,稳定的价格体系是公司维持业绩增长的主因。“今年公司主要原材料氮、磷、钾等单质肥的价格持续下跌,公司在6月末下调了产品价格,在今年第三季度,由于原料价格仍然持续下跌,因此降低了公司的成本,在单质肥价格下跌而复合肥价格基本平稳的时候,对复合肥市场的冲击较大,公司采取了较为积极的销售策略,产品的销量保持了稳定。”随着史丹利公司的湖北当阳、河南遂平等几大基地这两年有320万吨左右的产能释放,预计2015年公司的产能将会达到560万吨,预计未来销量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空间,目前复合肥行业仍然处于快速扩张发展的时期,虽然化肥价格不景气,但渠道品牌优势和产能扩张仍将能保证公司未来获得一定利润。
芭田股份表示,今年原材料价格下跌导致公司复合肥产品价格下降,但公司产品销量增长基本抵消了价格下降的影响。因此三季报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71.92万元,同比增长30.82%,三季度净利润延续了上半年的增长势头,主要原因为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跌,公司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4.41%上升至16.38%,提升了1.97%。公司预计,缓释肥、灌溉肥项目将在2014年全面投产,在此之前,部分装置会有小部分的量产,对业绩有一定贡献。并通过打造瓮安的磷资源产业链,实现磷矿资源的低成本直接的综合利用以及磷肥原料的自给,并向上游延伸产业链,降低公司生产成本,提升在复合肥行业市场占有率以及盈利水平。
金正大公司201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1.99亿,同比增长23.41%,营业利润7.6亿,同比增长35.79%,归属净利润6.24亿,同比增长25.38%。公司表示,收入增长放缓主要受价格因素影响,由于原材料氮磷钾肥价格持续下跌,公司产品售价跟随下调致使公司收入增长放缓。但由于毛利率保持稳定,销售费用率环比大幅下降,所以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出现增长。目前公司复合肥综合产能达到450万吨,根据在建项目测算,未来2-3年新增产能在420万吨左右,复合肥行业已进入少数龙头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时期,公司已经做到总规模业内第一,控释肥业内第一,产品规划和市场布局业内领先,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体系,竞争优势突出,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对于国内主流磷复肥企业而言,产品的新型化、多元化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新型肥料挤压常规肥料市场份额已经一种趋势,未来复合肥行业发展的方向必须向上下游延伸,争取上游占有资源,同时,还要注重下游网络布局,而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创新产品和服务才是当务之急。
钾肥:行业格局生变,产业期待需求拉动
化肥产业的产能过剩不只限于氮肥、磷复肥行业,钾肥短缺一直是中国化肥工业之痛,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钾肥工业发展滞后,生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但在2013年,钾肥行业格局却出现转变。
根据数据显示,供应方面,2012年国内钾肥结转库存量达到680万吨,1-11月份,国内氯化钾的产量为557万吨,同比增加15.87%,1-10月份,进口氯化钾507万吨;而在需求方面,国内钾肥市场表现出旺季不旺,价格下滑的态势,同时受到天气的影响,市场需求有限,国内钾肥市场呈现供大于求局面。
受此影响,国内钾肥上市公司盐湖股份自上市以来首次单季度亏损。根据公司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8 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4 亿元,同比下滑59.7%,折合每股收益0.46 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单季每股亏损0.05 元,同比下滑116.6%。公司表示,钾肥价格在第三季度下滑以及化工业务亏损加剧是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由于氯化钾价格持续走弱,前三季度氯化钾业务盈利也随之同比下降。同时由于原料天然气价格三季度初上调和部分项目尚未完全达产等因素,公司综合利用一期和ACD发泡剂等化工项目亏损额(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和财务费用)同比增加5.05亿元。上述因素使得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59.72%。
从三季度单季度看,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6.36%,这主要是由于三季度钾肥销量和价格同比均有所下降,公司氯化钾产品单位均价比上年同期下降494 元/吨。钾肥盈利下滑以及化工项目亏损额同比增加1.1亿元,因而公司单季度亏损0.86亿元。
钾肥行业在化肥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难以独善其身,但短期难言改观。今年7 月底,BPC 成员俄罗斯乌拉尔钾肥公司(Uralkali)突然宣布结束与白俄罗斯Belaruskali 公司的出口伙伴关系,并寻求提高产量,钾肥价格此后开始持续承压。根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今年6 月的预测数据,2013 年全球钾肥需求规模仅约为3300 万吨,而实际可供应产能约为6000 万吨。在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全球钾肥的高利润是依靠巨头垄断维持。一旦各厂商从合作走向竞争,产品价格下跌压力巨大。由于煤化工产品产能过剩严重,成本居高不下以及下游需求相对疲软,公司在化工业务上亏损进一步加剧。短期来看行业基本面尚无改善条件,并且随着淡季来临,终端需求将进一步萎靡,预期化工业务亏损情况可能持续。而盐湖股份新增年产100万吨氯化钾项目已于9月14日开始投料试车,公司氯化钾产能从250万吨增加至350万吨左右,我们预计这将相应缓解钾肥价格走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而化工项目方面,目前综合利用一期和ADC发泡剂项目等化工项目尚未完全达产加之部分原料价格上调,上述项目仍处于亏损阶段。此外,公司二期、三期综合利用项目等预计将于明后年陆续进入试车阶段,公司化工产品收入规模将逐年增加,但上述项目盈利情况尚需保持观察。
可以说,2014年国内钾肥供应依旧充足且有保证,但2014年的钾肥行业依旧艰难,与2013年相比,业内普遍预期,价格低位企稳的可能性增加,价格继续下跌的风险在减小,需求增速放缓与国际钾肥供应过剩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