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7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打开一扇窗 让高效之光点亮大地
访天脊经销商江海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一海
《中国农资》记者 崔海涛

  施用天脊化肥的种田大户在展示自己种植的大姜。

  在山东省安丘地区,当地农民以种植大姜和大葱为主,天脊化肥在这两种作物上表现不俗。当“天脊高效农业乡村行”活动把视线定格在这里时,我们发现这里正是高效农业最好的示范窗口之一。作为安丘地区的天脊经销商,李一海见证了天脊化肥的高效性。

  施用天脊化肥:

  大姜表皮韧、大葱不干尖

  说起天脊化肥在大姜和大葱上的表现,李一海如数家珍。据了解,大姜的产量比较高,亩产8000斤的情况是十分正常的。最近几年由于增加了施肥量,大姜的产量有了进一步的增长。虽然产量提高了,但是问题也来了。“由于生长过快,大姜容易开裂。”李一海说。大姜开裂严重影响了姜农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成为困扰当地农民的一大种植难题。但是用了天脊化肥的姜农发现,大姜开裂的现象明显减少,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天脊化肥里含有一些中微量元素,有钙、镁、铁等,由于养分全面,使得大姜的品质很好,特别是提升了大姜表皮的柔韧度,因此尽管大姜生长很快,但是也不会开裂。”现在,施用天脊化肥后,大姜亩产量可达一万四五千斤,姜农经济效益大大好转。

  在大葱上,天脊化肥也有独到的表现。李一海告诉记者:“在大葱上施用天脊化肥后,大葱不干尖,茎秆挺拔,不易倒伏。”以前,农民为了防治大葱干尖,要额外喷施农药,但是现在,农民减少了打药的次数,节省一笔开支。李一海说:“大葱每亩每季可收获两万斤左右,每亩增产4000斤左右,天脊化肥增产效果明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针对农民化肥用量不断提高的问题,李一海告诉记者:“以前玉米每亩地只收1000斤左右,现在每亩地要打1600斤,那么肯定要用更多的肥。”尽管肥料用量的持续增加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天脊高效农业乡村行”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李一海和公司的农化人员在保证农作物高产的前提下,想尽办法来提高天脊化肥的利用率。“我们根据农作物的需肥规律给农民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总的特点是少施、勤施。这样不仅利用率高,还可以节省化肥。”李一海说。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李一海把这些施肥方案印刷成“明白纸”免费发放给农民,给予他们最实在的指导。

  种田大户选择天脊:

  少投入、效果好

  如今,安丘地区的种田大户越来越多,他们对化肥的要求是:少投入,效果好。李一海给记者算了笔账:“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如果一亩地能减少50块钱的农资投入的话,100亩地就能省出5000块钱,一年两季就能省一万块钱,这笔钱还是相当可观的。”因此,在化肥投入上,种田大户算得更仔细。而这种市场需求,也给天脊化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当地黄旗堡镇的一种田大户主要种植韭菜,他原来用某一品牌的复合肥,在李一海的推荐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拿出一亩地用了天脊化肥。在科学施用量(小于原来的复合肥用量)的前提下,韭菜亩增产500斤。事实永远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自此以后,这位农民一直坚持施用天脊化肥。“天脊化肥就是这样的一个特点,一旦农民用过一次,以后还会接着用。”李一海说。

  天脊化肥就是这样用自身的高效品质默默地耕耘一方市场,如今越来越多的种田大户选择了天脊化肥,也钟情于天脊化肥。为了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天脊化肥的特性,李一海还在当地建设了6块土地共800亩的试验田,通过试验示范,让高效农业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农民。

  “天脊高效农业乡村行”活动就是一扇窗,打开它,高效农业的光芒将点亮大地。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