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7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走出心慌

《中国农资》评论员 徐晓磊

  近期,我国肥市上演“价格慌”,化肥市场价格一降再降,氮磷钾三种肥料都面临着很大的下行压力。回顾2008年大幅震荡以来,化肥市场始终不温不火,而当下的情景更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市场的低迷,企业是否还坚持得住?一些人开始失去了信心,心慌这种情绪蔓延在行业中的一部分人当中,从而使市场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大家把市场问题看作是价格慌,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心慌,或者某些思路是有问题的。但是出现问题不可怕,因为出现问题往往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开始。在大家担心的时候,很多的解决方案、思路也在悄然出现。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农资》周报接连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推出了有关针对行业发展深层次思考的多篇报道文章。如6月21日一期就特别策划了《腐植酸掀起现代农业“维土革命”》以及名人坊《让产能过剩的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从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行业的仁人志士对行业饱含深情、冷静思维、充满期望的心情,更让笔者看到了在危难之时,行业前进的动力所在,那就是充满信心,理性思考,围绕农业、农民需求,实现创新发展。

  我们应该看到现在是改革的好时机,市场面临危难,这一定会催生出一批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每临大事有静气。当下,化肥行业最应该做的就是迎接挑战,开拓奋进。对于企业个体来说,重要的是发展过程中度的把握。

  首先,要不断自我反思。化肥行业从专营到市场开放,短短十多年的时间,让我们经历了太多,快速的发展使我们面临着结构的失衡和心理的浮躁。尊重常识、敬畏常识,我们应该重新思考行业的价值所在。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有一句名言: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于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化肥行业正需要深思。

  其次,建设行业秩序。这个过程要实现自律和他律的统一。市场一味地降价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合理的。合理的肥价,依靠的是有序的市场。秩序整顿很重要,否则投机、假冒伪劣就会屡禁不止。所以,化肥行业可以更多借鉴国际、国内成熟行业发展的经验,要少走弯路,推进行业的资源整合与创新发展。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化肥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结构调整以及资源配置重组。所以,企业应该着重考虑的是自己在扩产中是不是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另外,去产能化的过程中,企业间的部分整合应该也是行业的一个方向,所以,必须谋求在短痛中找到行业健康发展之路。面对产品的生产,未来产品差异化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产品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再次,有策略地面对市场。市场某种程度上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机会,但是起点毕竟不同,应该做我们能做到的事情。经营企业要承担风险,担当责任,面对竞争,利润来自于创新、风险、垄断,要考量自己是否具备了这些条件。

  老祖宗创造“危机”这个词时,就证明危机时时都在,在“危难”到来的时候,也往往是个“机会”,但愿如此。化肥行业的冬天或许刚开始,让我们每个企业找到自己发展的动力,等春天来时,你要在那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