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大研发中心肥料部经理、研发工程师 郭宗端:
关注土壤,从源头杜绝污染
在肥料生产的过程中,肥料会做质量检测,在检验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合格,肥料是不允许出厂的。肥料的原料磷矿含有部分重金属,如铅、汞、镉等。我国磷矿资源相对丰富,但其中重金属的含量低,均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硝酸、硫酸分解磷矿,大家关心的重金属主要去向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主产品磷酸一铵、硝酸磷肥,另一个是副产品磷石膏,存留在肥料中的重金属就更加少了。所以采用磷矿为原料的化学肥料,重金属这一项基本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镉金属作为肥料抽检化验非常重要的一项,必须严格控制在国家标准的范围内。
镉金属存在于肥料中,长年累月的使用会不会造成镉金属累加,从而造成土壤的污染?镉金属能否通过生产工艺将其去除?我认为,这些重金属盐在肥料中的存在形态,主要是难溶的磷酸盐,施在土壤中,一部分会被植物吸收,另一部分残留在土壤中,但因为量非常小,所以对土地和作物基本都是无害的。即便作物吸收也是整个植株分布,到最后能够在在粮食中存在的镉含量就非常微小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由于会被作物带走一部分,而所谓的重金属累计也不会存在。在此情况下,肥料、土地、作物都是安全的。
镉大米的形成,不能单一的认定是磷肥之过,这是一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镉大米的形成,是因为当地的土壤环境受到污染,污染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使用了劣质的肥料或被污染的水源。肥料方面,无机肥的影响前面已经说过了,还有一类肥料如有机肥,有些厂家使用的原料如城市污泥、城市垃圾等,有可能会造成有机肥中重金属等有毒元素含量超标,排放的污水是否都达到了国家标准,是否经过净化之后才被作为灌溉水浇在地里,这些都不得而知。另外,工业废水排放是镉污染的主要可能来源,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工业污水排放的指标。镉大米事件造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我们应当理性地去分析整个过程,作为肥料生产企业抓好两头,在原料的进厂和产品的出厂环节加大检测力度,决不允许污染过的原料进厂,也绝不允许不合格、不安全的肥料出厂。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公司副总经理 刘晓旺:
磷肥企业应从源头控制有害物质残留
化肥在近年的粮食增产中起到的正面作用是无需置疑的。但作为化学品,化肥中除了含有提供作物生长的必要营养元素之外,也含有砷、镉、铅、铬、汞等重金属元素,长期施用一些不合格的小厂家的化肥产品势必会影响土壤的质量,为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湖南的“镉大米”事件的出现,除了环境恶化、污水排放等综合因素外,当地长期施用一些小厂家生产的低浓度磷肥,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低浓度磷肥在原料选择和工艺处理上都没有严格的标准,不像高浓度磷肥重视原料选择,因此产品的重金属含量可能会超标。而国内一些大型的磷肥企业,主要生产高浓度磷肥,注重从原料抓起,并进行严格的监测,因此生产的磷肥产品重金属含量较低。
如何降低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我认为除了在磷矿选择方面要尽量选择杂质含量低的磷矿外,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使用国产硫酸,因为硫酸的杂质含量比硫磺要低。倡导生产企业尽量不要使用染色剂,因为染色剂对肥效没有任何作用。另外就是提高监管门槛,比如提高废气、废水的排放标准,并且要鼓励化肥企业生产生态环保产品。
贵州开磷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部长 阮国祝:
粮食安全不能一味追求高产
“镉大米”事件的出现应该是必然而不是偶然的。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除了极少数区域是由于工业废水带入外,主要原因还应该归结于化肥和农药。由于近年来化肥的投入量较大,不论是磷肥还是有机肥,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工艺处理直接施用的话都将会给土壤带来污染,最终就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镉大米”事件的出现给企业敲响了警钟,不但是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提高认识,流通企业和经销商也需要提高认识,坚决不销售有害农业投入品,而这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约束和规范。另外,国家职能部门应该提高对粮食安全的深刻认识,提高农资产品的检测标准,建立追溯机制,从源头把控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不能一味追求高产而忽视真正的安全。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磷复肥部产品总监 窦衍滨:
“镉大米”并非磷肥惹的祸
湖南大米镉金属超标,有一点可以断定,这绝非是一种因素导致的。要追寻大米镉超标的真正原因,要从大气、土壤、水等方面进行检测。从地理角度分析,南方杂交水稻喜热喜湿,需要大量的农田灌溉水源,而灌溉水的质量尤为重要。被污染的水稻中镉金属超标,有人认为是磷肥惹的祸,我认为,这跟磷肥关系不大。
大米中镉金属的含量,我国要求的是每公斤0.2毫克,并不是说高于这个值就是有害的,低于这个值就是无害的。我们正常的饮用水、水果蔬菜里也有可能含有重金属,食用累加起来,也会造成镉金属慢性中毒。大米中的镉金属,源于肥料当中的非常少,而正常状态下的镉普遍存在于矿石的开采、工厂废水的排放、生活垃圾等。即使冶炼厂距离远,其排放的废气扩散后也可能随降雨落到农田中。尽管近年来国家对重金属的排放相对严格,但也不排除当地多年来工业发展的历史,加上管理不善导致的镉金属污染。
对磷肥生产企业来说,检验检测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肥料对食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肥料的质量应该严格把关,从原料源头开始控制,让作物在安全高效的肥料中生长。
双赢集团研发部主任 尹川:
化肥镉超标可防可控
部分大米镉超标是早已存在,但至今才引起全面关注。2010年,南京农业大学潘根兴教授的调查报告显示10%的市售大米镉超标,而超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土壤本身的镉含量超标,在湖南、江西等水稻产地土壤里的有害重金属超标较常见,而且并不只限于镉,铅、汞等有害重金属超标也很严重。第二个是来自于农业生产的投入品,包括肥料、农药等的重金属超标现象。事实上并非所有肥料都存在害重金属超标的问题,按矿山的年代不同、矿物的结构不同,化肥原料的有害重金属含量有高有低。
从管理、技术角度而言,解决化肥的有害重金属超标完全可以实现。国家认监委授权由中国化工联合会、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北京中化联合认证公司从2011年开始对国内部分肥料生产企业进行环保生态肥料认证,通过对肥料产品生产从原料选购、生产过程和运输储存等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进行控制和监督来保证肥料符合生态指标的要求。从企业角度而言,我们在生态肥料中选择加入一些特殊的钝化物质,能够改变有害重金属的形态,让它不能进入植物体。但是,矿石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有害重金属超标的矿物到最后仍要得到利用,而究竟怎样利用则仍需继续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