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双赢集团生态肥施用效果观摩会在陕西渭南举办,渭南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副站长高红兵为到场的经销商、农业种植大户介绍了当前渭南地区的土壤、施肥现状,并对测土配方施肥在渭南的推广效果做出分析。随后记者专访了双赢集团研发部主任尹川,他认为渭南地区的测土配方施肥乃至全国范围的测土配肥活动仍有待进一步开展,而在此过程中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政企合作推广才是未来测土配肥的合理模式。
新型有机肥料正在改善土壤肥力
渭南市粮食种植面积达800多万亩,其中小麦450万亩、玉米280万亩,另有棉花110万亩,果树240多万亩,蔬菜110多万亩,在关中地区农业发展规划中,渭南占有重要地位。渭南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副站长高红兵说:“近年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我市土壤情况有了明显改善。根据统计,目前渭南市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3.27g/kg,降解氮含量61.9mg/kg、有效磷含量14.69mg/kg、氯化钾含量176mg/kg。这样的含量水平与山东、东北比相对偏低,但是与本地80年代以前相比,有机质含量增加了近50%。出现这样的变化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取决于秸秆还田措施的严格执行,另一方面则是新型有机肥料的大胆施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生态肥的应用对我市的土壤结构、土壤肥力改善有非常好的作用。”
据统计,渭南市每年化肥用量在100万吨左右,以尿素、二铵、复合肥、有机肥为主。其中氮肥20万吨,主要施用尿素、碳铵等单质氮肥;磷肥10万吨左右,以过磷酸钙、重钙等为主;钾肥用量约5万吨,以氯化钾、硫酸钾等大宗肥料为主。渭南地区施用复合肥,用量在50万吨左右,通用有机肥和钙质肥料每年施用约15万吨左右。
高红兵表示:“渭南的测土配方施肥迅速普及,使渭南农民科学施肥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目前农业施肥配比正逐渐趋于合理,但是还有两个问题在局部地区比较突出。 一是氮磷钾三类肥料的配比不合理,二是局部地区氮肥用量过大,这样的现象在蔬菜种植中尤为突出。目前不断涌现出的一些包含有机质和中微量元素的新型肥料,比如双赢生态肥,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目前农业生产的关键需要,这些肥料的出现和创新,必然会对未来农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以上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我们政府部门的引导,另一方面更需要所有业内的同仁包括企业和经销商作出不懈努力。”
企业参与测土配方的后劲更足
测土配方活动对于双赢集团而言并不陌生, 2012年度全国配方肥推广试点企业名录中双赢集团内蒙古双赢化工有限公司赫然在列。尹川告诉记者:“双赢的测土配方活动是市场化的,我们把测土配方作为销售工作的一部分。比如在陕西,我们特意过来多次,和当地的一些农资公司做了很多沟通合作。我们来这里取土、分析,然后作出施肥方案。我们的测土配方施肥相对而言比较灵活,通常的流程是在我们的销售人员到位之后,在当地推广我们的生态肥料,与此同时顺便进行测土配肥。因为我们与中国农科院有合作关系,土样在中国农科院的实验室分析后,可以得出比较精确的结果。我们之前在河北廊坊、固安,今年在陕西、黑龙江、贵州以及重庆的一些地方都做了测土。我们有针对地对类型土进行测定,另外也为大型专业合作社做这样的服务。比如北京的周边,我们对平谷大桃产区、大兴的西瓜、樱桃产区都做过测土,配肥施用后整体效果非常不错。”
经过测土配方,一方面双赢可以通过分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的土壤成分,比如关中的塿土肥力情况怎么样、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如何。另一方面,双赢可以反过来利用这样的分析结果设计肥料,他们针对华北、东北地区的季节性用肥需求生产不同的配方施肥。比如在黄金玉米带,双赢供应的肥料就强化了一些锌元素。尹川说:“从全国范围来看,很多地方的土壤都很缺乏中微量元素,原因是这种微量元素始终在消耗却得不到补充。因此我们必须强化生态肥的功能,这个行为客观上补充了土壤微量元素的缺乏,微量元素的丰富帮助作物生长发育,明显地减少病害,产量、品质可以得到提高。”
对于关中塿土肥力,尹川认为:“目前来看,虽然历史上关中土壤一直不错,但最近也显示出了不好的发展趋向。很多成分开始缺乏,包括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还有一些土传的病害也呈现上升趋势。只有经过测土配肥,有针对性的在特定地区推广特定肥料,才能在客观上改善本地区的土壤质量和土壤结构。”
测土配肥尚需政企形成合力
在中国,大量施用化肥后的土壤中的微生物被严重杀伤,化肥浓度过高导致土壤pH值变化,部分地区土壤出现了酸化、板结。
对于国内土壤变化,尹川介绍说:“山东寿光、海南的部分地区,土壤破坏已经非常严重,一是用肥过量,二是复种指数太高。高强度的复种导致各种病害非常严重,很多农民甚至把杀菌剂直接灌进地里,到最后很多病害都适应了药物的杀伤,农民没有办法只能把土挖走换掉。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把土加热,加热到100度或更高,但这样一来土壤中有害、有益的菌种都将被杀死,客观上讲这样的土地已经‘死亡’了。我们国家的测土配方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希望通过对土壤的检测,有意识地进行养分补充,这样就能尽量维持住健康的土壤,国家花大力气提升土壤有机质、秸秆还田,无非就是想让土地在高生产负荷的情况下变得比较‘肥’。很多专家的观点是,土壤是活的,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种出健康的庄稼。但是从全国而言,企业的测土,客观上来说只能是一个以点带面的参考,测土配方施肥的工作做起来工作量非常大,靠企业的能力根本没办法完成,这是一个最头疼的问题。”
对于企业在测土配肥工作中的起到作用,尹川说:“测土配方工作,单独让政府或者企业来做,都做不好。前几年土肥站、农技推广中心的测土活动就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企业独立进行的过程中也是感到力不从心。现在行业内中这方面比较出色的是深圳芭田,他们有一个专家系统,可以把各地的土壤情况、作物情况输入电脑 ,然后自动生成配方,之后利用企业的设备根据系统提供的配方配出肥料,这样一来效果很好。 但是由于土壤情况千差万别,并且经常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中,如果每一袋肥都做一次测土配方,企业肯定不堪重负。所以去年测土配方专家组提供了一个免费的数据库,但在这里面就出现了数字更新不及时,相对而言作用并不明显。政府是否可以考虑对农资企业做一些补助来从事测土配方,比方说企业参与测土活动,费用可以到国家去报销一部分。如果能把这个落实,企业测土的积极性将有很大提高,并且将之作为开发新产品的基础,如果有补贴,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正如高红兵所说:“解决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一方面需要我们政府部门的引导,另一方面更需要所有业内的同仁包括企业和经销商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