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毒姜”事件再次暴露高毒农药监管漏洞
业内人士热议食品安全中农药残留问题
《中国农资》记者 汪 洋

  业界时评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曹承宇:

  高毒农药替代应逐步进行

  长久以来,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人们总是把板子打在农药生产企业的身上,实际上这是个误区。现在农产品安全问题已不在农药生产环节,而在农药使用环节。因为目前农村中青壮年劳力都已外出打工,剩下的多为老弱病残,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对农药的使用不规范。

  20年来,我国高毒农药替代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全国总计300多个农药品种中,只有21个品种为高毒农药,高毒农药产量占国内农药总产量不足5%。其中有十几个品种的高毒农药则是因为还有用途,且尚未出现好的替代品种仍在生产,如克百威、甲基异柳磷、涕灭威等品种,而对这些品种的经营、使用、管理国家也进行了严格限制和明确要求:一是要求进行专门销售,对粮食和作物产区的销售用药有所控制,如非水果用农药就不允许销售给水果产区,需要专门的销售门店和专业的植保人员来指导这类农药的销售和用药;二是提高对其使用的要求,高毒农药不是谁都能用。

  强制禁限用高毒农药,目前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部分替代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国内尚没有特效药。若引用进口药替代,成本太高。因此,替代品的开发和推广是保证禁限顺利实施的关键。建议国家采取逐步取代的方式,如一些高毒农药在一些生长期较短的瓜果蔬菜类作物上禁用,对于成长期较长的作物仍可继续使用。而对于目前已有成熟替代品的产品,替代工作则可以相对顺利地进行。

  

  山东省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张昊:

  加强服务 避免农药使用不当

  蔬菜用药成为菜农最为关注的中心问题,其原因一是蔬菜病虫害多发,更多的则是因为农民对农药的认识、使用方面还存在众多问题。可是,现在市场上的农药品种成百上千,每年还是有大量蔬菜大棚因病虫害减产甚至绝产,这是因为那么多农药都威力不够吗?显然不是。但喷了药治不住病、药害等问题发生却越来越普遍。菜农一边感叹着“现在的病害真难治”,一边又将病虫害送上了更难防治的“进化道路”。可以判断,病虫害防治不住不是因为农药不行,多数是由于菜农自己选购,使用不当造成的。在各个蔬菜产区,盲目用药、滥用农药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是农药混配不当;二是用药量随意加大;三是使用期不当。

  大姜作为小宗作物品种,由于相关的农药产品登记较少,产品价格较高,农民滥用、偷用一些高毒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给农产品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建议农药企业、专业的植保服务公司在加强施药人员技术培训、持证上岗的同时,更多地通过试验示范,依靠合作社组织集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此外,相关的监管部门要发挥严格监督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袁会珠:

  农药出路在于提升科技含量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消费国。从蔬菜、水果种植到牛奶、红酒生产,农药的违规乱用、超量使用,渐成“舌尖上的安全”的杀伤利器。不仅仅农产品,土壤、地下水等农药残留也在增多,成为美丽中国的隐患。

  防治病虫害、保证产量和品质,难免要使用农药,农药残留也同样难以避免。这种必然性和残留可能性,凸显出有序引导、安全监管、打击滥用的重要性。政府部门制定严格标准、监管不留死角,才能刹住农药滥用,平复公众焦虑。

  应该说,农药滥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还缺少比农药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替代技术。关上“农药门”,根本出路还在于提升农业科技含量。推广生态种植精细田管、研发物理方法防虫除虫、改进升级低毒低残留农药、更新提高农民技能等,都需要相关部门在农药监管之外积极摸索。科学种植、科技兴农,健康才有保障,农业才有未来。

  

  武汉天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宏泉:

  控制高毒农药的销售渠道

  在影响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诸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就是农药残留超标,特别是禁限用高毒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控制住高毒农药的销售渠道,也就等于扎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关口。

  近年来,发生在食品领域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现象屡见不鲜,食品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令人忧心忡忡。究其原因,除了一些生产经营者受利益驱动,见利忘义之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带来的隐患。有的监管部门对此类现象无动于衷、甚至于视而不见。诸如毒大姜事件的发生,只是在经媒体曝光后,相关部门才引起重视,进行拉网式细密排查。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关于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需要加强在终端的监控力度,从源头上抓起,建立并完善、强化监管体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严格市场准入。在种植或者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农残超标,通过自身检测及第三方检测机构严格检测的前提下,直接进行销毁。只有这样,才能牢固地构筑起食品领域的防护墙,减少或杜绝类似“毒姜”事件的发生。

  微博互动 

  山东农资经销商:杜绝农药残留中毒事故,关键是要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管。比如,加强县级植保站、乡镇农技站的服务功能,改变目前植保系统重经营、轻服务的状态,指导农民科学用药,为农产品安全提供科学保障;还要注重对高毒农药的产品检测和市场监管,为农产品安全提供质量保障。此外,进一步规范农药标签,对高毒类农药及对某些作物存在高风险类的农药,要用醒目的字体在农药标签上给予标注。当然,原药生产企业和原药经营企业要把控高毒农药的流向。

  

  佛山九三: 潍坊姜农超量使用剧毒神农丹,这是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问题的又一事例,老百姓除“被普及”化工知识外,确实很无助。既然媒体称这种姜“内外有别”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当地监管部门就应承担监管不力的责任,姜农有问题,监管部门更有问题,只有把对监管部门的问责落到实处,才能督促他们去管好该管的事。

  

  云浪上的风:山东姜农用剧毒农药种姜事件,使我们更感悲凉的是对当地出口姜和内销姜监管的“双重标准”。因外商对农药残留检测非常严格,所以出口基地的姜都不使用高毒农药,其监管体制格外完善。而内销的监管很松,普遍违规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自己人被自己人给双重标准了,这是监管制度和监管执行力的悲哀!

  

  千里目999: 山东潍坊部分农户生姜地用剧毒的神农丹,农户明知剧毒却自己不吃、产姜后销往外地;农户为了增产却丧失了道德良心;监管形同虚设。面对食品安全的严重问题,国家必须加大刑罚力度,要形成高压威慑力,还百姓生命安全。

  

  正义之士:“病死猪”、“老鼠肉”、“神农丹毒药姜”……短短几天里接连曝光的问题农副产品,一起赛过一起,令人触目惊心。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对涉案商户进行查处,相关省份开始追踪问题产品流向,但人们仍不禁要问:食品领域为何屡让百姓“以身试毒”?

  

  暮云春树7413:山东潍坊一些农户使用“严禁用于蔬菜、瓜果”的一种叫神农丹的农药,生产出来的“毒生姜”不出口专内销。还有不少人用狐狸肉,注水鸭肉,老鼠肉冒充的“假羊肉”充斥市场。看来事关民生和健康的食品上,的确存在监管缺位。为什么此类问题,都需要媒体来揭露各级监管部门平时就没有发现令人不解。

  小贴士

  涕灭威(神农丹)正确使用方法:

  1. 涕灭威属剧毒农药,只限于作物沟施或穴施,在播种前或出土后根侧土中追施。

  2. 蚜、棉盲蝽象、棉叶蜂、棉红蜘蛛、棉铃象甲、粉虱、蓟马、线虫等害虫的防治可用。

  (1)沟施法每亩用15%颗粒剂1000-1200g或15%颗粒剂334-400g,掺细土5-10kg,拌匀后按垄开沟,将药沙土均匀施入沟内,播下种子后覆土;(2)根侧追施法 棉花出苗后,现蕾时追施,采用条施后穴施。距棉株10-15cm开沟或开穴,每亩有效成分60-120g,施后覆土。

  3.线虫的防治。可在播种或作物生长期使用,用穴施或沟施法能有产防治各种线虫。防治生根结线虫每亩有效成分170-200g,大豆胞囊线虫每亩有效成分100-150g,柑橘根结线虫每亩用600-8000g。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