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黑条矮缩病是2001年发生在我国的水稻新病害,2009年正式鉴定为南方黑条矮缩病,由白背飞虱传播,在我国北方发生较轻,2009年开始在南方各省均有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有关专家介绍,该病传统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良种,淘汰上年发病严重的品种;及时清除秧田及四周的杂草,特别是单季稻种植地区,应在播种前打药防治秧田四周作物或杂草上的飞虱;早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就地深埋,并从健康稻丛中分苗补缺,适当增施速效肥,促使稻苗恢复群体;防治药剂可选用噻嗪酮、吡蚜酮等长效药剂与吡虫啉、烯啶虫胺等速效药剂进行交替使用。
如今,来自德国的高科技植物生产调节剂——“碧护”在国内推广应用以来,在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碧护”在国内多年的推广应用中,在促进水稻生根,增加分蘖数,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防治多种水稻病虫害及改善品质、增加产量上的优良表现得到了广大农业部门和农户的一致好评。为探索防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有效方法,成禾佳信农资贸易有限公司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示范,为稻区农民抗病增产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碧护”抗病毒作用机理:1.“碧护”可强化水稻植株表面的硅质保护层、增强对白背飞虱的趋避性,从而提高水稻的拒虫能力,减少媒介昆虫的传毒机会;2.“碧护”含有抗病诱导物质 ——芸薹素内酯、茉莉酸,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抗病蛋白和相关酶,如几丁质酶、葡聚糖酶、过氧化物酶等,增强自身抗病性;3.“碧护”内含具有生物活性的抗病毒物质——类黄酮,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侵染和复制;4.“碧护”含有病毒抑制剂——赤霉酸,可以抑制病毒症状的产生;5.“碧护”可促进受害水稻生长,加速恢复,减轻病毒物的为害。
“碧护”用于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技术要点:1.第一次:浸种,每5千克水稻种子用碧护1克加5千克水浸种。或拌种,1克碧护拌种10—20千克。功效:御寒,发芽率高、发芽整齐、成秧率高;秧苗生长快、壮苗比例大;早分蘖、早够苗、提高成穗率;根多、壮苗、均匀、秧苗生长快。
2.第二次:分蘖末期,每亩用3克碧护加水15—30千克叶面喷施。功效:提高成穗率;促发新根;确保幼穗分化正常,枝梗和颖花不退化;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3.第三次:飞虱达防治指标时,与防治飞虱药剂混用,每亩用3克碧护加水15—30千克叶面喷施。功效:养根、保持后劲 , 增粒、提高结实率,饱粒、提高千粒重;防止稻穗基部颖花不退化,增加总粒数;提早2—3天始穗、开花;快速二次灌浆, 提早成熟;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四)上述防治后如仍有少量病株,可采用田间掰孽补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