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4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找准定位 尊重市场 探寻甲醇产业出路

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安徽省化肥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夏英彪

  随着石油资源日益减少、化工能源日渐紧缺、石油价格不断攀升,甲醇作为基础化工原料和新能源,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由于甲醇单位成本的逐步降低,用甲醇作为新的石化原料来源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目前中国乃至全球甲醇生产能力过剩,并且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甲醇市场的波动,因此甲醇行业发展一方面自身要不断创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降低能耗和成本;另一方面应不断开拓其新的应用领域,大力生产和发展其下游产品。

  生产与消费迅速增长

  甲醇是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应用广泛,由甲醇出发可以制造许多重要的化工产品。例如:甲醇氧化制甲醛、甲酸,甲醇羰基化制备醋酸;甲醇酯化可以制备各种酯类,如甲基丙烯酸甲酯、氨基甲酸甲酯等;甲醇胺化可以制备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等;甲醇氯化可以制备甲基氯化物,此外甲醇还可以制备碳酸二甲酯、甲基叔丁基醚(MTBE)、吗啉等。二十世纪8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推行无铅汽油,作为汽油添加剂的三乙基铅被MTBE代替,带动了甲醇生产与消费的迅速增长。目前,甲醇的深加工产品已达120多种。

  从我国能源结构特点看,主要是“富煤、贫油、少气”,能源是我国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在我国,已经和正在通过煤炭制作产品来替代或补充石油能源,用煤炭代替石油有两条途径:一条即所谓“煤变油”,另一条是以煤为原料生产车用燃料甲醇系列产品等。

  我国以煤来制取甲醇,大多采用煤基路线,即绝大部分采用合成氨联醇法进行生产,其合成技术逐步成熟和完善 ,且正在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但与国外以天然气为原料相比,在规模、生产工艺、环保等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另外甲醇汽油在环保性和安全性方面尚须不断完善和提高。

  甲醇产业面临挑战

  近几年,全国甲醇行业发展很快,产能和产量迅速增长,在节能技改降耗、联产和平衡合成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甲醇也成为遭受重创的行业之一。

  分析甲醇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一是产能过剩,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二是低价进口甲醇的涌入,从而冲击了国内市场;三是国内需求不旺、乏力。

  在产能过剩方面,一方面国内是过剩导致市场低迷;另一方面还存在许多地方逆势而上,处在产能大干快上热潮中,而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不管是媒体如何呼吁,还是国家发改委怎样下文件调控,甚至被总理点名,但这种几乎是自杀式的状态却谁也拦不住。

  分析行业状况,近几年来我国甲醇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企业开车率40%-60%左右,甲醇产业效益波动较大。由于甲醇是氮肥的联产产品,不能因市场情况而随意停产,所以甲醇的亏损严重拖累了氮肥企业效益。再者甲醇下游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价格波动且低迷。甲醇曾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之一,但从三年前开始,国内甲醇还遇到一个劲敌——中东等地区和国家生产的甲醇。由于国外甲醇成本相对较低,和国内企业相比,国外企业更有优势,在受低价进口甲醇冲击(主要来自中东和新西兰等地),行业生存发展更加困难。譬如文莱自2010年5月25日首批万吨甲醇已进入中国,最近又加大投资6亿美元,加大甲醇产品的生产,每年出口量85万吨,大多销往中国。伊朗近年来也在加大在华甲醇投资和出口份额。此外还有俄罗斯甲醇产量很大,自身用量不多,主要也是瞄准中国等市场。据分析,这些国家生产一吨甲醇大约用1000m3天然气,其完全成本仅为1100元/吨,如果采用油田伴生气为原料,实际生产成本甚至低于100美元/吨。而我国甲醇生产主要原料是煤,其次是天然气和焦炉煤气。煤制甲醇约占产能61%,按每吨甲醇需用煤1.5吨左右计算,国内甲醇完全生产成本要在2200元/吨以上。

  此外,从国外甲醇规模大多在超百万吨以上/年,而我国规模则偏小,国内百万吨大型装置目前还停留在设计和图纸上,且装置水平尚有差距(包括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和循环比均有差距)。我国甲醇行业的困境可以说是由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交织相融的结果而造成的。

  如何面对国际市场,尤其是中东甲醇的冲击,谋求中国甲醇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成为当前业内广泛关注的课题。  

  找准定位协调发展

  严格讲,我们应当冷静思维与反省,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局面?面临这种形势,我们应当找准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定位,严格尊重市场(国内外)法则。

  一方面,限制落后,治理过剩,这应当是“十二五”期间不折不扣的主线,应当坚持“宁可少些,但要好些”的科学引导。

  另一方面,国内甲醇企业应在改造和节能降耗上进一步做出努力,加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力度。如有的企业进行了双低压醇氨联产技术改造,通过这一改造可使低压甲醇装置实现甲醇、合成氨两个产品灵活生产。这样不仅调整了产品结构,还有效降低了动力消耗,增大了合成氨原料气的利用率。据统计,规模在10万吨以下的小甲醇企业还有175家,其中大部分是合成氨、炼焦联产甲醇装置,由于规模小,成本上就处于劣势,因此紧凑型费托合成技术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种选择,即可以把20万吨甲醇年产值5亿元,经技术升级改造,可形成年产值10亿元的费托高端合成蜡和无硫无芳烃清洁溶剂的生产能力。通过产品多元化,特别是高附加值产品的引入,可以让企业的盈利能力徒增。

  实际上,化解甲醇的严重危机,本质上是化解过剩产能的危机,因此要采取非常措施和果断决策,必须有政府的强力推动和重要财团的大力支持。譬如在全国强力推行车用燃料甲醇的生产和使用车用甲醇汽油,如果能把这扇门打开,化解产能危机的问题可能就会得到妥善解决。因为粗略计算,1.4吨二甲醚可替代1吨柴油,如果有15%的柴油被二甲醚取代,那么一年就要消耗二甲醚2200万吨,如果二甲醚是用二步法生产的,一年就要耗去甲醇约3000万吨。

  此外,国家要实行统筹规划,加大制约力度,严格控制产能。其重点是政府与企业要统一认识,协同一致,以大局为重,为此要尽快制订行业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严格审批制度,并建立责任追究考核制度。同时要集中精力加大大型装置、技术、设备、催化剂、材料等研发,推动大型国产化装置尽快投产。

  与此同时,甲醇作为一种新兴的化工原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化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要加大甲醇本身和下游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管理力度,在突出产业链的同时,更要强调环境、资源、效益的协调性。

  总之,对于甲醇行业,真的是一花独放不是春,遍地开花难称美,在其发展的进程中,惟有花开有序,方能春色满园。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