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4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现场互动


  《中国农资》记者郑晓:国外企业在生产肥料时,是更注重肥料的生态、安全,还是更注重肥料的效果?外国的生产企业在生产肥料的过程中如何能够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Thomas:在德国,生产企业都会面临生态与肥效的博弈,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土壤对肥料的吸收,只有吸收得好,肥料留在土壤的残留就会减少。归结到底还是要提高水溶肥的质量,同时测土配方施肥也应大力推广,让肥效最大限度地被利用。  南方农村报记者王贤原:如果中国的水溶肥想进军国际市场,专家有什么好的建议给中国的生产企业?

  Thomas:中国的液体肥料前景广阔,如果要进入国外市场的话,我建议首先是要保证质量,并且要有稳定性,其次是农化服务和推广方面要并驾齐驱。外国农民比较认可的是产品的稳定性。

  深圳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农艺师段继贤:在美国,硅肥的使用情况如何,硅肥为什么用有机肥料类别来进行登记?

  Felice:美国目前有五个州在大力推广硅肥,被用在很多作物上,例如葡萄等。主要形态是液体硅肥和粉状硅肥。硅肥本身并不是有机肥料,之所以将硅肥登记成有机的肥料的原因是,它是从有机的物质中提取出来,同时还主要是应用于有机农产品的种植。

  广西越洋化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印华亮:请问磷酸铵在美国前景如何?

  Felice:美国一年要消耗130万吨左右磷酸铵,美国现在大概有六七家工厂生产,主要是供应美国生产液体肥企业使用,磷酸铵在美国的前景还是比较广阔。 

  广西喷施宝王祥林:此次会议受到行业重视,从未来趋势看,腐植酸类水溶肥潜力巨大,建议行业适当关注。同时,在会议形式上,建议尝试一些在更小范围内、按照不同产品设置的交流互动。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