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3日,由中国植物保护协会植保产品推广工作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市场信息》传媒联合主办,安徽华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除草剂发展与推广应用交流会”在安徽合肥召开。农业部农药处副处长王建强、中国农药协会会长孙叔宝、全国农机推广中心药械处处长邵振润、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书记张步江、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书记刘杰民、安徽省农药协会秘书长陈槐青、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尹本友等多位政府、企业、学术界的人士出席了会议
会上张步江表示,除草剂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是我国农业以及社会都关注的方面。除草剂的出现是我国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成果,它使农业生产更加简单,降低了粮食生产成本。
据孙叔宝介绍,除草剂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农药,约等于杀菌剂和杀虫剂使用量之和,2012年的农药生产总量是354.9万吨,比同期增长了19%,其中除草剂达到了164.8万吨,增长了2.5%,据悉我国2012年农药出口量是90万吨,其中除草剂达到60万吨。目前除草剂占到农药市场的42%,这是在同期杀菌剂和杀虫剂下降12%和7%的情况下取得的。所以说过去一年是我国除草剂产销两旺,形式转好,利润增长的一年,未来我国的除草剂行业将会有大的发展前途。
但与此同时,除草剂的发展也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据刘杰民介绍,目前杂草出现对除草剂抗药性的问题凸显,这要求加强我国除草剂的使用管理。此外,除草剂的产能过剩也成为目前行业关注的问题。在会议期间,行业人士就除草剂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除草剂需求出现小爆发
目前我国对除草剂的需求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从2000年的4.08万吨,发展到2012年,已经增长到9.81万吨,增加了1.4倍。整体的除草剂的使用量逐渐增加。目前已经占到农药总量的30.9%。据统计从1986-2011年的25年间,除草剂处理面积迅速增长,增加了690%。随着农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除草剂的应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梁帝允介绍,目前我国列入名录的农田杂草有700多种,农田杂草发生危害面积逐年扩大。近年来,河北、山东、河南等五省杂草危害土壤面积2000多万亩,成为我国小麦主产区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隐患,严重威胁着我国小麦安全生产和粮食安全。在稻区我国杂草稻发生面积在5000万亩以上,严重危害我国水稻生产。据调查了解,目前受害面积从2000年11.1亿亩增长到2011年的13.5亿亩,增加了21.6%。
除草剂具有防杂草效果好、速度快、成本低、使用简便等特点,使除草剂成为目前防除农田杂草的主要手段。 除草剂不仅在我国得到大量的使用,在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也在大幅上升。据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琼介绍说,以草甘膦在全球的发展为例,目前草甘膦的全球用量每年已超过70万吨,并且还在以约10%的速度提升。这与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密不可分。相关资料显示,全球转基作物将以持续10%的增长速度,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种植面积转基因占比较大,从2003年到2009年,全球草甘膦的产量从29.33万吨增加到48.5万吨。
造成除草剂需求迅速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少耕或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另一方面转基因作物的迅猛发展,一些次要杂草上升为主要杂草,恶性杂草发生面积和危害趋重;此外政策性调整带来的新机会和新契机也成为其增长的重要因素。据农业部正式颁发的1745号公告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未变更登记证和核准标签的百草枯水剂的登记证将不再保留,产品不得上市销售,已经在市场上流通的原标签产品在2013年12月3日禁止销售,这些客观上促进了草甘膦的除草剂的发展。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经济发展良好,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减少,除草剂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产能过剩和抗药性增加困扰行业发展
目前产能过剩仍然是除草剂行业的本质矛盾,虽然前几年的行情低迷和环保因素已经淘汰了部分小企业,但是近期内,正在或是准备扩产和新上项目的规模非常大,动辄在几万吨的规模。简单的竞争思维预示着在下一步的行业竞争中将更加残酷。产能过剩依然是当下严重的问题。
目前除草剂应用技术要求比较强,由于应用不当,加之气候和土壤以及除草剂本身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除草剂病害在生产上时有发生,给生产和农业造成严重的影响,一些地区药害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东北等局部地区因连年使用长残效除草剂,出现农民俗称的“癌症田”,导致倒茬换作困难。近年来,我国农田杂草对除草剂抗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已有24中杂草对于10类化学除草剂产生抗药性。此外一些恶性杂草的防除可供选用药剂品种少,例如稻田的杂草稻在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和栽培稻很相似,对于除草剂的反应也一致,至今尚无特效的防除杂草稻的除草剂品种;农田杂草的种群演替频率加快,难治杂草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增大了除草剂的使用的难度。
开拓国际市场和产品创新成为发展方向
面对目前除草剂产能过剩的问题,未来我国应加快产业整合,倡导行业有序竞争和合作机制。会议上探索表示,应该加大产生“三废”的工艺淘汰,鼓励IDA法生产工艺推广和应用。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在国外甘草膦制剂类产品的登记和推广,积极探索新的销售方式,控制大宗原药产品的贸易壁垒风险和被大资本大财团裹挟的过山车式的崩盘风险。
对于近年来农田杂草种群演替频率加快,增大了除草剂使用难度。梁帝允表示,相关部门应加强区域性杂草种群动态的检测,掌握农田种群演替规律,通时检测杂草抗药性发展情况,为科学安全使用除草剂提供依据。对于近年来除草剂在使用中出现的药害等安全问题,凡是要在当地推广的除草剂品种,要遵循先试验、示范,后推广的原则,应经过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试验、示范。
针对除草剂品种单一的问题,我国应该积极开发和应用除草剂新品种,以解决部分恶性杂草难以防治、抗药性等问题。近年来在我国已经登记了一些高效、低毒、安全与环境相容的新除草剂品种。此外,在农药监管中应该加强农药生产过程管理,提高农药生产质量,减少因农药质量而造成的药害情况,特别要加强对于安全性较差、易产生药害的农药品种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