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肥受到规模与设施影响
毫无疑问,在近几年层出不穷新型肥料围剿传统大肥的大战中,水溶肥、脲甲醛肥与高塔硝硫基肥是被业内公认为最畅销的三种新型肥料。其中,水溶肥又因顺应国家水肥一体化政策而备受瞩目。
水溶肥的发展虽然迅猛,但目前该行业仍然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一方面,大部分生产水溶肥的企业其产量普遍维持在万吨左右,并不具备规模;另一方面,农田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也制约了水溶肥的推广速度。
相比之下,国外水溶肥发展的成功先例举不胜举:以色列水资源匮乏,十分重视发展水溶肥,如今水溶肥使用率接近100%;美国也早在1965年就有了水溶肥的专利产品,目前其国内25%的玉米、65%的马铃薯以及32.8%的果树均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真正水溶肥的技术要求超高
诚然,国外农业的成功道路不可完全复制,但也能从中映射出水溶肥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现在许多人对水溶肥的理解存在误区,片面的认为只要让肥料溶于水就算大功告成,但在实际生产水溶肥的过程中,看似简单的工序,却含有极高的要求。
坊间流传着一个形容水溶肥的词语,即“贵族肥料”。“贵族”绝不仅仅体现在与尿素等普通肥料的价格差异上,还反映在其生产的精细化、营销的精细化与使用的精细化三个层面。
以向水溶肥中添加微量元素为例,由于其加入的量本身就比较少,加上施用密度也小,因此要让其在成品水溶肥中平衡均匀的存在,绝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没有掌握生产要领,就会造成实际施用中同一片作物长势不均的现象。此外,水溶肥在防结块、防潮、包装等方面也都有异于传统大肥的独特之处,这些特点都需要有一个更为规范的行业标准做限定,才能让水溶肥行业健康发展。
业内盛赞水溶肥化工行标
由新都化工参与起草的水溶性肥料化工行业新标准,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讨、论证,并参考大量国际一流企业的生产标准,将水溶肥生产工艺中必须要关注的焦点提出来,加以规范。例如新标准中对水不溶物比例做了更适合生产实践的修改,将其降为0.5%以下;其次,对于重金属、有害物质,诸如缩二脲和氯等规定了限量,以充分保证食品安全;再者,新标准也明确禁止了部分企业用生长素或激素充当微量元素添加的行为。
即将实施的化工行业新标准,被业内评价为除复合肥标准外,近年出台标准中较为优秀的一个。此评价源自该标准对水溶肥生产过程的周全考量,也源自其更贴近国际化的操作手法。
其实许多国家都不在乎肥料中微量元素等非必要成分指标的高低,通常都是添加了某种元素就在其包装上表明即可,因为每个地区土壤状况不同、种植作物不同,需求的元素也不尽相同,若一概而论要求每一个产品都含有相同的元素,未免有些不科学。
正因即将实施的由新都化工参与起草的水溶性肥料化工行业新标准与国际化接轨,如今国际肥料协会已将其作为国际水溶肥标准的蓝本。当然,该标准也会一直跟随行业发展步伐做相应调整,以期更好地为国内水溶肥行业的良性发展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