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药肥卖的是什么药?
业内人士全方位评析药肥发展方向

  策划:《中国农资》编辑部

  采写:《中国农资》记者  汪 洋 郑 敏 陈 熙 宋安勇

  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投入品研发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在国内农资行业出现了一款被称做药肥的新型农资产品,随之出现的“药肥一体化”企业宣传理念更是将其推向业内热议的高潮。近日,中国农资传媒采访了从事药肥产业的诸多业内人士,以求更加客观地将药肥具备的优势和弊端总结归纳,以期促进药肥产业更加理性发展。

  缘起

  药肥不是新概念,技术理论已初步完善

  关于药肥的发展历史,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袁会珠向记者解释道,很多人把药肥理解成一个新产品、新概念,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药肥研究技术就已经趋于成熟,资料记载最早见于1964年的《日本东北农业实验场研究报告》,以本谷耕一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将除草剂五氯苯酚混入到肥料中做基肥施用,结果发现在田间施用混入五氯苯酚的肥料后,能防止NO3-N的损失,因为五氯苯酚能抑制土壤中硝化细菌的代谢作用,使硝化作用受到阻碍,从而发现五氯苯酚与肥料混合施用不但可以维持其药效,还有抑制硝化的作用。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科研人员发现年草净能强烈抑制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减少氮的损失,还能增强生物固氮,故能增加土壤中氮含量。目前,国外的药肥合剂制造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肥料工业分支,而国内药肥工业和技术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据北京新禾丰农化服务公司副总经理肖艳介绍,第二次国际化肥会议认为现代最有希望的药肥合剂种类是肥料与除草剂、调节剂的配合。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推出了多种农药与肥料合剂,目前投入使用的药肥以除草药肥为主,如美国登记的药肥品种大概有210多个,其中有170多个是除草药肥,10多个杀虫药肥,此外还有杀菌药肥以及调节剂药肥。而我国对药肥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青海省用燕麦敌2号防除麦田杂草6.2万公顷,其中多是以化肥为载体进行施药,差不多同一时期,吉林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部门也相继开展了有关除草药肥的研究。如黑龙江省将2,4-D除草剂与尿素或过磷酸钙混用,发现有明显的增效和增产作用,特别是过磷酸钙在提高药效和增产作用上最为显著;浙江、宁夏研制的除草尿素,采用包衣法将除草剂包裹在尿素颗粒外表,并发现除草剂对土壤中的氨化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因而能提高尿素的利用率。此前药肥虽已形成产品,但因多是肥料和除草剂结合,成分单一、营养不全面、杀草谱较窄、综合应用效果不理想,因此一直未能广泛推广应用。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刘立新在研究中发现,可以通过药肥胁迫植物次生代谢开启,并实行套餐施肥技术,利用微生物技术再结合施用中微量营养元素,从而并强化次生代谢的产物,实现提高抗逆性的目的,与此同时,次生代谢的产物不仅是功能性物质,也是风味性物质,新型药肥技术将在有效降低化肥农药用量的同时,实现产量和品质双提升,药肥一体化理念和技术有望为中国有机农业开辟一条新道路。

  突破

  药肥逐步进入商品化时代

  据调查,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几种药肥产品其混合结构分别为:杀虫剂与氮肥结合、杀虫剂与尿素结合、杀菌剂与氮肥结合、除草剂与单支养分肥料结合等。

  正如广西一位甘蔗种植大户所言,药肥简化了农事操作程序、减轻了劳动强度,使肥料和农药有机协同,促进了植物生长的同时保证其不受病虫害的影响,这正是农户需要的好产品。袁会珠也认为如果在合适的土壤结构下药肥同时施用,可以取得1+1>2的效果。

  湖南省韶山市东方红茶叶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学才向记者介绍,由于湖南土质结构属于酸性较强的红土,适合种植茶叶等经济作物,但是这种红土的土质较贫,需要大量追肥才能保证经济作物生长,因此对于化肥的需求不言而喻,同时湖南地处暖温带,病虫害多发,对于农药的需求量也很大,药肥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将两者结合到一起,这种产品是茶叶生产企业非常欢迎的。

  据悉,目前药肥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农药生产企业。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国认为,药肥一体化优势明显。首先,药肥合一,省工省时;其次,肥和药之间是相互增效,对实现作物增产帮助很大。李卫国说,广西田园之所以对药肥感兴趣,根本原因还是想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过去背药桶打农药成本只有购买农药的钱,现在背药桶打农药的人工费大大超过购买农药支出。针对这个变化,广西田园提出一个口号,即“领航中国高工效农药,只做省力的农药”,主旨就是开发省工、省力的药肥产品。据了解,该公司为此专门引进了进口生产设备,建立了国内最大的药肥标准化生产车间,并成立了药肥事业部,主要负责销售田园药肥产品,并提出了逐步发展以药肥、有机肥、生态肥为主的全方位发展战略,以求为农民提供最佳的施肥、用药方案。

  山东胜邦绿野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凡亭认为,在农药行业,全国有2300多家企业竞争几百亿的市场份额,且产品同质化严重,如果不另辟蹊径以求创新,企业发展将受阻,药肥则为农药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台阶

  从生产到施用,药肥更需技术配套

  事实上,与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相比,药肥从生产到施用对技术的要求更高。 安徽省农委土肥站胡芹远主任在谈到农药和肥料结合的配比与效果问题时打了个比方:“比如在植株没有生病的情况下施用药肥,药肥中原本农药的剂量非常小,而肥料的剂量也不如直接施用化肥效果明显和及时,作物发育和出产没有达到预期的投入产出比,因此施用药肥的效果反而会产生1+1<1的可能。再比如植株生长、生虫、施肥几个时期不一定重合,在某一时期不需要施肥或施药的时候施加药肥,对农民而言,反而又是一项额外的成本投入。”

  从药肥使用的角度,肖艳也表示,农药肥料直接混合使用,要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以及农业生产条件、农药及肥料种类等因素合理选择,不可盲目将两者一起施用,否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产生不良副作用,造成严重损失。药肥是否可合二为一进行使用,应注意几个问题:药肥应用种类的选择,要根据农业生产的需求进行,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浪费;两者的联合使用,发挥综合效果,而不可影响药肥的植保及营养效果;在两者混配使用时,药与肥的理化性质一般不发生变化,直接混用前,最好进行简单的混配试验,一旦发生沉淀、浑浊、絮状物等情况,则不能混用;两者混用后既要发挥药效、肥效,又不能对作物产生不利的影响,如一般叶面肥料和农药中均使用一定量的助剂,在二者直接混合时需要重视助剂的相互协同效应,避免两者配合产生叶面伤害的现象。

  从药肥生产研发的角度,肖艳提出,与根据具体作业需求、农药肥料在田间合二为一直接混配的应用模式比较,开发生产药肥一体的药肥合剂,还应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我国农业区域分布广、各地生产条件差异大,要发挥药肥合剂的效果,应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发针对性的种类,避免一个配方打天下的想法。其次,重视研究农药与肥料之间的协同效应,避免因产品复配而出现有效成分下降、失效甚至出现毒性物质等现象。再其次,无需使用药肥结合的措施,不要盲目推荐药肥合剂,以免造成浪费以及产生作物伤害。

  袁会珠也认为,目前在开发过程中,药肥的发展要想长久和产业化,还必须要突破几个瓶颈:一是技术方面,药肥是一种功能肥,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见效。二是药肥的认知问题,从经销商到农户,对药肥的认知不一样,受文化程度影响较大,如何普及药肥知识非常重要。三是保持药肥的盈利能力,做药肥要参照农药产品开发的思路,要算经济账,药肥想要保持长久寿命,必须保持盈利能力,否则很难长久。

  综合来看,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提醒药肥生产及使用者,作为病虫防治、强化作物抗逆与营养功能结合的药肥一体化技术,在发挥综合作业效果、减少农业操作成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各地农业生产条件不同,不可盲目推广药肥合剂及药肥一体化技术,宜根据不同农业区域的生产条件及作业需求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此外,由于农药与肥料毕竟属于植保与作物营养两个范畴,在推广这项技术或类似产品时,应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适合的方式。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