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3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业专家提醒:
春季回暖,作物需防“倒春寒”


   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农业气象试验指出,“倒春寒”的标准为日平均气温≤12℃,维持期≥3天。

  通常,人们将进入3月作为春天的开始。春季气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乍暖还寒:一是春季的气温日夜温差较大;二是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变化较多。在气象学中,“倒春寒”即气候学所说的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超过10℃以后,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持续时间长达1—2个星期以上的那种前暖后冷,并造成大范围地区农作物受冻害的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

  “倒春寒”对作物的危害

  在农业生产上,“倒春寒”其实仍属春季低温阴雨范畴。通常,早春农作物播种都是分期分批进行的,一次低温阴雨过程仅危害和影响一部分春播作物,且早春低温阴雨多数是在春播作物的发芽期,大多数果树还未进入开花授粉期,其对外界环境条件适应能力亦较强。而一旦过了“春分”尤其是清明节之后,气温明显上升,春播已全面铺开,秧苗进入断乳期,多数果树陆续进入开花授粉期,抗御低温阴雨能力大为减弱,若这时出现“倒春寒”天气,就面临大面积果树开花坐果率低之灾。

  同时,“倒春寒”也是造成南方早稻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通常2-4月,江南先后进入早稻播种育秧大忙季节。在此期间出现“倒春寒”均可造成早稻烂秧和死苗。这样不仅损失大量种子,而且因补种延误播种季节,使早稻成熟期延迟,影响晚稻栽插,使晚稻抽穗扬花期易受低温危害。

  此外,“倒春寒”对已播棉花、花生等喜温作物也常常造成烂种死苗;并影响油菜的开花受粉,及角果发育不正常,降低产量;有时影响小麦孕穗,造成大面积不孕或籽实质量低劣。

  “倒春寒”预防方法

  首先,掌握“倒春寒”发生规律。农谚说:“春天的天气,孩儿面”,说明春天的天气多变,时暖时冷,要抓住天气演变过程中的“冷尾暖头”抢晴播种。(2)加强田间管理,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对早稻秧田进行科学排灌,在倒春寒到来时进行深水护秧,采取“夜灌日排”、“晴排雨灌”,调节秧田水热状况。(3)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温室蒸汽或无土育秧,使整个早稻育秧过程完全在人工控制下,保证培育适龄壮秧。

  (综 合)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