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连年丰产,实现高台增量,农资保障的贡献特别是化肥供应“功不可没”。在江苏省夏粮实现“九连增”巨大成就中,江苏苏农连锁起到了农资保障的“主力军”效果。
为促进江苏省粮食生产继续实现高台增量,江苏省相关部门及农资企业必须总结把握“九连增”的成功经验,并从五个方面再下大的功夫。
一、在支农政策上力求更“稳”。注重向规模生产经营者、粮棉交售大户倾斜;积极鼓励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对推广物化技术购置乡村现场配肥机械、组织供应测土配方肥料的农资连锁龙头企业以及使用测土配方肥料的种植大户予以补助;继续对承储龙头企业实行化肥淡季储备及其费用补贴制度,对市场非常态化跌价给连锁企业集中储备化肥定期出库带来的大额经营亏损建立相应的调控、解决预案与适当补偿机制;并进一步优化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和病虫监测预警、农药救灾储备、植保统防统制的补贴机制等。
二、在生产条件上力求更“强”。一方面,多方挖掘耕地潜力,继续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管理,优化建立长效保护机制,积极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确保耕地数量与质量双双“占补平衡”;另一方面,大力度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广范围、高标准地兴修农田水利,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田高产稳产能力等。
三、在种植技术上力求更“新”。推进加快、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继续强化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先进实用增产技术的普及率,改进与优化影响稳产、高产的薄弱环节,主攻和提升粮食单产水平;推广化肥深施、机施技术,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水肥耦合技术,指导农民因苗、因水、因土等适时开展追肥,确保农作物全生育期养分需求,防止“一炮轰”施肥导致养分挥发和流失;并通过示范引领,实现高产栽培技术由点到面、全面推广,把“示范方产量”变成为“面上产量”,把“专家产量”变成为“农民产量”。
四、在要素投入上力求更“高”。目前江苏省农村劳力中50岁以上的比重在40%左右,专家指出“农业劳动力素质下降,不仅会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低下,还会增加农业新技术、新机械、新品种的推广难度”,应当继续加强农村劳力的公益性培训,并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这是提高江苏省粮食综合产能、实现长期稳产高产的关键。同时,要引进优质高产良种、高效肥药等农业投入品,继续扩大“主渠道”连锁龙头企业承担政府化肥商业储备任务的比重,增加农药救灾储备,促进农资淡储旺供,实现“保量控价”目标。
五、在农资保障上力求更“优”。继续发挥农资供应保障作用,为江苏省粮棉丰产丰收和现代农业提供物质支撑。主要是“两优化、一推进”。
一是优化农资连锁经营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及江苏省发展连锁经营的助推政策,扩大“新网工程”农资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标准化建设、实务培训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补贴范围和力度,扶持连锁龙头企业建设农业投入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交易市场和质量追溯体系。
二是优化市场监管环境。进一步强化农资市场常态化的监管,实行工商、质监和农业执法等部门联合检查,避免多头检查、多次检查、多地重复检查;并对农资连锁龙头企业,实行由连锁总部所在地一个监管部门或由省级监管执法机构统一实施对连锁总部及各地连锁网点商品质量检查的规定,以有效防止执法标准不一和地方保护主义,切实净化农资市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质量危机的救济效果。
三是推进农资协会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其行业引导、行业自律和行业准入管理的作用,包括:制订农资流通行业发展规划、规范、标准和行业自律性规章,接受工商机关的委托进行农资流通领域单位农资经营资格的初审(准入把关),农资经营单位诚信经营情况的检查、“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行业评定与发布,优质农资产品或农民喜爱农资品牌的推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