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乘农业现代化东风 农资行业加强科学发展


屈庆麟
他盛华
宋福如
俞学文
李登海

  代表心声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开磷集团公司董事长 屈庆麟:

  国家应放开高浓度磷复肥出口

  针对当前磷肥行业产能过剩、硫钾资源大量进口的实际,为了磷复肥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根据磷复肥行业的发展现状,建议国家发改委完全放开高浓度磷复肥出口。理由如下:

  一、放开高浓度磷复肥出口不会影响国内市场供应。就目前磷复肥产业的发展现状来说,即使国家完全放开出口,仍能保证国内农业发展对高浓度磷复肥的需求。

  二、放开高浓度磷复肥出口不会影响国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高浓度磷复肥价格已与国内市场基本持平,有时还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即使是在中国的旺季,磷酸二铵国际市场价格与中国市场价格也基本持平。因此,即使放开高浓度磷复肥出口,也不会对国内高浓度磷复肥的市场价格造成大的波动,增加农民负担。

  三、我国具有磷资源优势,完全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磷资源的需求。我国具有磷资源优势,按储量居世界第一,按查明资源量居世界第二,并且在不断发现新矿。北非、西亚等地区磷资源十分丰富,可供世界使用数百年。由于我国胶磷矿的采选技术世界领先,开磷地下采矿回收率处于世界同行领先水平,足以保障我国磷资源供应120年以上。

  四、国内严重缺硫,保持磷复肥稳定生产需要国家放开出口。尽管我国具有磷资源优势,但国内严重缺硫,磷复肥行业硫磺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6%。特别是随着中国高浓度磷复肥产业的快速发展,硫磺的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磷肥行业由于出口关税过高、窗口期透明,不利于企业消化进口原料成本,严重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持磷复肥稳定生产需要国家放开出口。

  五、高浓度磷复肥不属于“两高”产业,国家不应作为限制出口产业。高浓度磷复肥往往被划为“两高”产业,其实并非如此。以高浓度磷复肥的主要产品磷酸二铵为例,其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仅为0.5吨标煤,大大低于1.16吨标煤的全国平均水平。

  六、放开高浓度磷复肥出口有利于企业健康成长,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化肥生产因其工艺的特殊性,需要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不能时开时停,开开停停很容易发生安全环保事故。只有国家放开高浓度磷复肥的出口,企业才能做到淡旺季均衡生产,行业才能平稳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俞学文:

  食品安全应从源头抓起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的安全与国民健康息息相关。一个国家的食品是否安全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国民是否健康、国家是否强大富强。然而中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各种食品乱用化学添加剂,牲畜滥用抗生素和激素,植物滥施化肥、农药和使用各种激素,这些化学物质的滥用已经危及到人民的身心健康,对人民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更关系到民族的生死存亡。一些无良的工厂和商贩为了赚钱,竟然置人民生命健康于不顾,在食品里添加各种化学添加剂。将各种增味剂、营养强化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香料等应用于食品工业。

  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监督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重要措施。因此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生产企业要把好第一关,销售公司把好第二关。严防不健康的食品流入社会,坚决打造良心工程。并且要建立有效的执法机制,对违背有关法规的企业和个人严查、严办、严惩,坚决不能姑息,采取重罚的措施,严重的必须追究刑事责任,严惩不贷。

  全国人大代表、云天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他盛华:

  云天化与客户建立利益共享的关系

  一个国有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是给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如果提供劣质、假冒的产品,就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云天化集团提供给社会的产品一定是优质、且性价比最高的化肥产品。每年公司都要开展很多技术创新、质量保障的评比,我们通过创新,不断地优化生产技术,提供给市场、消费者当前市场上最好的产品,一方面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在成本降低的基础上,质量不但不下降,反而有所提高,可以给消费者更大的回报。

  云天化集团在生产中严把质量关,还注重加强上下游的管理。在同一个产业链上,在上游方面获得更多资源,对降低成本更有好处;对下游稳定市场,云天化长期以来致力于与客户建立互利共赢的关系,不会因为市场进入卖方主导的时候大幅提价,让我们的客户没有利润,同时在困难的时候同客户本着互利共赢来解决销售方面的困难。因此,长期以来,云天化和客户之间建立了一种利益共享的信任关系,所以我们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在稳步提升。

  目前化肥市场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但是任何产品的市场都是有波动、起伏的。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位学者或科学家提出粮食生产不需要氮磷钾,因此我们化肥行业要坚定信心,渡过难关。虽然化肥产业是一个传统产业,但是可以长期存在的产业,甚至是万岁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宋福如:

  肥料立法是解决行业问题的根本措施

  为追求农产品更高产量和经济利益,农民大量施用合格或不合格的农业投入品,对我国耕地生产能力带来极大的破坏。在农业投入品中,肥料投入量最大,约占总投入的50%以上。滥用化肥对土壤造成的破坏最大,恢复起来最难。肥料行业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生产领域问题突出,肥料的安全性风险增加;二是肥料市场秩序混乱,虚假宣传误导消费;三是肥料不合理施用,造成土壤生产能力下降。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因素是我国肥料管理法律法规建设严重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肥料产业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肥料生产和施用大国。相比之下,肥料法制建设却严重滞后,至今没有出台一部与肥料有关的专业法,仅有的《肥料登记管理办法》也只是农业部的部门规章,难以制衡出现的问题。立法滞后导致市场监管主体不明确。政府各个部门都依据各自领域法律法规开展肥料的监督管理工作,致使出现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责权不明、监管缺位、乱管滥罚、以罚代管等问题。

  肥料管理法制化已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如美国、欧盟、加拿大、韩国、日本、印度、泰国、马来西亚,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都颁布实施了专门的肥料管理法规。为巩固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肥料存在的问题,防范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生态危机,建议从我国肥料管理历史与现状着眼,出台肥料管理专业法规,明确执法主体。在肥料登记、生产、流通、检验检测、监督管理、施用等环节加以规范,使肥料管理能够有法可依。这将为实现民族复兴、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登海:

  提升我国种业的产业化水平

  从我国的种业发展来看,整体起步较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所以我希望我国大的非农企业包括中粮集团、中石油、中石化或者中储粮等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进入种业领域。主要原因是大型企业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资金实力,也能吸引一些高端的人才,可以按照现在企业的管理方式去运作,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市场经济观念的、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种业公司。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这些大企业有实力和能力,按照现代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管理理念来理顺落后的农业产业化的公司经营模式,才能引领行业发展一步到位。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