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煤价暴涨时代已经过去


  入冬储煤时节来临,往年地方省政府领导挂帅保煤、电厂抢煤备煤的场面没有出现。

  在煤炭供大于求、库存居高不下、煤炭消费增幅放缓的市场条件下,资源、运力相对宽松,电厂暂无断炊之虞,但煤炭的“冬天真的来了”。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王立杰说:“预计2013年煤炭进口量仍将保持高位,进口煤对中国国内市场的冲击不断加大。尤其在今年三、四月份冬季供暖期结束、煤炭需求下降后,国内煤炭企业将会过一段苦日子。”事实上,王立杰的预判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为现实。在东北及内蒙古等地,一些挖掘成本高、资源禀赋差的老煤炭企业产量大不如前,职工已提前放假回家。

  近两年,由于煤炭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煤炭市场经营主体迅速增多,包括电力、房地产等多个领域的资金纷纷购买煤矿,煤炭市场产能释放过快,早就埋下了市场供过于求的隐患。

  王立杰认为,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能源供应仍以煤炭为主,但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降低高耗能产业、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将是未来大势所趋,煤炭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煤价高企、市场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大量进口煤涌入会对国内煤炭市场形成冲击,而且这种冲击程度将越来越明显,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进口煤的增加总体上对国内市场是件好事,符合国家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源政策。”煤炭信息研究院能源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文革指出,一方面,可以保存更多国内资源,少挖煤,减少环境和安全的压力;另一方面,价格竞争也可以促进国内煤炭企业节约成本,改进管理,减少能源浪费。

  显然,煤炭价格适度回归,有利于缓解煤电矛盾,但如果出现煤价过低、煤矿赢利能力不足,反过来也将影响企业安全投入、环境治理和改善民生,不利于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温 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