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12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血液中奔涌的是良知与大爱
“最美中国农资人”师纪雷、王国焕捐献造血干细胞真情纪实
《中国农资》记者 崔海涛 通讯员 赵丽琴 任 璐

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的师纪雷露出了笑容。

  师纪雷:救一个人的感觉真好

  26岁的师纪雷,是菏泽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出身农村家庭的他,与大多数80后一样,阳光、乐观。但是与很多年轻人不同的是,他还有一个固定的习惯,每年义务献一次血。“我有一个感触就是人的生命是很珍贵的,那我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想为别人做些事情,那我觉得献血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师纪雷说。这位朴实农村小伙凭借着珍爱生命的信念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就在去年献血时,听到医生关于采集造血干细胞拯救白血病患者的建议,他想都没想,立马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中。

  今年3月,师纪雷接到菏泽市红十字会的通知:他的造血干细胞和一位患者配型成功,希望能进行捐献。虽然师纪雷有着一颗想救人一命的爱心,但是从未捐献过造血干细胞的他也犯了嘀咕,到底捐献造血干细胞会不会有风险,毕竟他只有26岁。为了让这位年轻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有详尽的了解,负责跟进此事的菏泽市红十字会主任丁书状来到厂区给这位年轻人进行了讲解。

  丁书状说:“因为造血干细胞本身是可以再生的,而且处于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所以短期内就能恢复正常。”

  了解了情况后,师纪雷立即答应捐献,配合细化检查,并最终确定可以捐献。说起当时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时的心情,师纪雷这样说道:“很多人都有失去亲人的痛苦经历,如果我能救人一命也是很幸运的事,因为好多人还没有这个机会呢。”确实如此,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一般都很低,师纪雷也知道如果自己不捐献的话,患者的生命可能就没有希望了。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师纪雷并没有告诉家人。10月31日,他独自赴济南捐献造血干细胞。短短的8天时间,开始几天注射刺激细胞活性的针剂,第七天上午8点开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感觉麻麻的,有点乏力,并不是很痛,从手臂抽出血液后,用细胞分离机将造血干细胞分离,之后又把血液输回体内,过程挺简单,一点也不可怕,还有很多护士、医生在旁边,心里挺踏实的。”师纪雷说。

  下午1点,从北京赶来的提取造血干细胞的医生来到师纪雷的床前并为他带来了患者的感谢信。此时,师纪雷还在捐献过程中。由于不能起身,医生为他读了这封信。从信中他了解到,患者是一个患白血病的小孩,家境也很困难。在此之前,师纪雷对患者的情况一无所知,在听完信后,“我心里的感情很复杂,我觉得能救这么一个孩子,这种感觉真的很好。”他说。

  捐献成功后,休息几天的师纪雷又回到工作岗位,也回归了正常的生活轨迹。“回来后身体跟以前一样一切正常。”现在的师纪雷,除了跟往常一样努力工作外,还义务当上了讲解员,不断地告诉身边的人:“捐献挺好,挽救一个生命,幸福一个家庭。”

  短评

  小善彰显博大精神

  2012年的冬天注定不会寒冷,两个年轻人用他们的义举为中国农资行业,也为整个中国注入了抵御严寒的正义与温情。

  师纪雷、王国焕,一个在山东,一个在山西,一个是出身农家的80后, 一个是肩负家庭重任的顶梁柱,他们是13亿中国人的普通一份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农资人”。2012年的冬天,他们不约而同完成了自己人生历程中的一大壮举:捐献骨髓。当那些带着体温的造血干细胞缓缓输入陌生人血管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从不陌生的大爱之门正在温暖打开,我们看到了“最美中国人”就在我们身边。

  中国农资人是一个普通的群体,更是一个朴素的群体。他们脚沾泥土,他们踏实勤勉,他们无怨无悔。坚守事业,他们对于亿万农民至诚不渝;勇于担当,他们对于国家与社会肩负匹夫重任。师纪雷与王国焕只是千千万万中国农资人中的普通一员,但是他们“并非偶然”的义举为农资行业注入强大的道德力量,在通往良知与大爱的道路上,他们向全社会展现了农资精神的博大与丰满。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师纪雷、王国焕,他们不仅仅拯救了两个人、两个家庭,他们更用自己的行动为“美丽中国”发出了前行的强音。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