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黑龙江绥化海伦市乐业乡农业园区成熟的玉米整齐挺拔,这是参加“中化”杯玉米王挑战赛的地块。由农业部组织的测产专家组一行一赶到这里就下地开展产量实测。专家们先用皮尺圈定三个地块,然后数清玉米株数,再核对收获的穗数,最后对籽粒进行称重、测水分。专家将对这些数据进行计算,测算出参赛地块的玉米亩产。
作为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农业部科教司推广处处长纪绍勤全程监督了测产过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介绍了“双增二百”和“中化”杯玉米王挑战赛的相关情况。他说,玉米“双增二百”提升活动是农业部发起的。从玉米来看,虽然面积最大,但全国玉米单产才300多公斤,即使是粮食产量较高的东北,玉米单产也才400公斤多一点,开展玉米“双增二百”活动,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科技措施提高玉米单产,达到总产提升的目的。这次活动选择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加上内蒙以及农垦总局,也就是三省一区一局的范围。这些区域中的玉米面积有2亿亩左右,计划通过这5年的时间,在1亿亩的基础上,实现玉米亩增产200斤,节本增效200元的目标。
纪绍勤特别介绍,为了配合这次行动,农业部在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的资助下,在东北地区开展“中化”杯玉米王挑战赛活动,按照积温带,划分出雨养区、半干旱区、其他区域等,分出6个赛区。今年6月,在每个区域通过宣传、发动,组织农民报名参赛。其中,中化化肥通过分公司做了大量工作,派专家跟踪指导,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保证品种的选择、技术的到位,开展提升行动。他说,现在经专家初步筛选,每个区域大致选出前六名地块,由农业部组织专家来实地测产,测产后评出来每一个组的一、二、三等奖,一等奖就是“玉米王”,奖励农用皮卡车一台,同时对玉米王的技术人员进行奖励。
据了解,除黑龙江外,本次活动区域辽宁、内蒙、吉林的测产工作也陆续启动。截至目前,经农业部筛选、初评的64个测产点中,已完成测产县22个。此次黑龙江参赛区测产共分为三个组,中国农资记者全程参与了望奎、肇东、青冈和海伦一组的测产活动。两天里一路走下来,记者感受到不虚此行。
望奎县共141个农业园区,参赛地块以玉米大垄模式为特色,园区免费给农民测土并给农民提供配方。活动还锻炼了园区的一批大学生村官;在肇东,刚刚成立一年的太平乡太合玉米种植专业社以5000亩种植面积参加比赛,他们规模种植的优势一旦发挥好,增产的效果会越来越明显。青冈县参赛地块除大家普遍采用的优良品种、大机械深松整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外,还加强保温措施,进行膜下滴灌。目前到参赛地块参观的已有3万人左右,在全县玉米种植中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海伦参赛地块采用了几项关键技术措施,其中一项是用科技手段提高积温。据介绍,海伦是第三积温带,常年采用的品种大多是2300-2350度的品种。为参赛,他们挑选了需要2600度积温的品种,并通过育苗移栽、后期覆膜来达到增加300度积温的目的,最后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玉米王”的争夺还没有最终揭晓,但记者感到这会是一场激烈的角逐。这边海伦的测产刚刚领先,那边龙江一组就传来新的消息:中化化肥的“中化牌硫基复合肥”用户龙江县黑岗乡农民杨海军,以亩产997公斤干粮(14%水分)测产成绩暂居“中化杯玉米王挑战赛”黑龙江赛区榜首。农业部国家玉米产业体系专家王立春研究员携省农委专家,已完成对其成绩的实测认定。据了解,黑龙江省玉米平均亩产在700-800公斤,中化化肥肥料使用户高于平均亩产将近30%。
纪绍勤说,玉米“双增二百”特意把产量和经济收入两个目标统一起来——既要增产200斤,又要增收200元,出路只有节本增效。纪绍勤介绍,农业部计划在10月底11月初举行玉米“双增二百”总结表彰大会,届时把三省一区一局6个赛区的“玉米王”请来,请他们现身说法、传经送宝,为明年打好基础。表彰会就是要把各地节本增效好的经验、模式总结出来,固定下来,再经过专家、农技人员教给更多的农民。
谁是“玉米王”?他将如何“登上王位”?相信表彰大会上,人们会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