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泽光的一个徒弟刚参加工作不久,有一天,他看见周泽光在变电所的院里拣起两颗生锈的螺丝,很不理解。
周泽光说:“你不知道,这是宝贝!”他还认真地用油浸泡去锈,然后仔细地用纸包好。
一次他把一根旧避雷针修好以后派上了用场,节约资金2000余元。
1979年、1983年、1987年他三次被评为贵州省劳动模范、1985年被评为化工部劳动模范。他的先进事迹突出表现为忠诚开磷、爱企如家的主人翁精神。他坚持把工地当作自己的家,把岗位当作实现抱负的舞台,把开发矿业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他沉静的面孔,是开磷十里矿山最壮丽的风光。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兴趣追求尤其是把自己的理想抱负与一种信仰融入社会时,就表现为忘我地献身事业的无私,表现为百折不挠的执著。
在30多年的井下艰苦环境中,徐春同志尽管身患矽肺、风湿病和其他多种疾病,但他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长期坚守在矿山井下第一线,使采区生产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年度掘进进尺由400米提高到1300米,提高工效3倍多,巷道合格率一直保持100%,优良率在85%以上,单班工效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在徐春担任开拓队队长的那些日子里,队里承担了马路坪矿段北延保产开拓工程的施工,该工程是马路坪矿段井下延深的重点工程,技术水平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为了“以最短的工期,最快的速度,建成现代化井下一流矿山”,徐春带领职工,在设备不到位、作业条件差的情况下,利用原有采掘设备,通过开展技术进步和技术革新活动,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为矿山技术进步作出了贡献。在光面爆破试验中,他带领技术人员深入井下生产现场实地摸索,根据爆破后岩石平整光滑的特性,更新井下大断面施工支护手段,变过去消极、被动支护为积极、主动支护形式,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使巷道成形率高,加快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了掘进成本,整个工程在试用光面爆破后,巷道合格率达到100%,循环进尺由原每班1米增加到每班1.5米。
不善于言谈的他,率领采区职工克服困难,每年都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为开磷的矿山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中国的文人受老子自在无为的影响,讲究随意超然,不为所动。徐春不然,他“不怨落于秋天”,却“谢荣于春风。”他被评为贵州省劳动模范和化工部劳动模范。是开磷矿山这块沃土培育了他“朴实的人生追求、憨厚的人格秉性”和矿山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之”的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