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6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施肥的五大基本原理(一)

《中国农资》记者 张 弛

  在农化服务中,不管测土施肥还是平衡施肥技术,不管是掺混肥还是中微量元素肥的配方,都离不开传统施肥的五大原理是基础。这是施肥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合理施肥的理论依据。

  养分归还学说:19世纪由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植物仅从土壤中摄取其生长必需的矿物质养分,从而土壤中所含的养分将越来越少,这就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植物土壤中带走的矿物质养分。所以,为了持续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肥料。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施肥。

  最小养分律:李比希提出,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供应量最小的养分因子,产量在一定限度内随这个因子的增减而变化。也可用木桶理论来解释:木桶盛水量决定于最短木板的高度。

  要提高作物产量,必须首先找到影响产量的限制因子。大量施用氮、磷、钾就会出现中微量元素供应不足的现象,一种限制因子克服了,另一种因子又会发展成新的限制因子。产量提高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克服多种限制因子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提倡平衡施肥的概念。

  最适因子律:德国学者李勃夏认为,作物生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因素的变化范围很大,而植物对某一因素的适应范围有限,只有各因素条件都处于最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时,才能获得最理想的产量。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施肥。如图一,显示了养分供应量与植物生长量的一般关系。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