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广东大众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2年中国首届土壤调理剂产业发展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目标是推动土壤调理剂行业的良性发展,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来自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企业代表近230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代表们一致认为,近年来,伴随中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作物连作造成土壤板结、土传病害加重;常年高产出、高投入,造成土壤中各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化肥不合理施用和灌溉方式不当造成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等,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农业环境修复势在必行,必须要通过改良土壤环境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土壤调理剂具备极大的发展空间。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处长李荣在会上提出,我国耕地土壤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因此需要针对区域耕地土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科技创新,加强推广服务,以“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和平衡土壤营养为目标,大力推广应用土壤调理剂,提高耕地产出率和资源的利用率。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琦也表示,土壤平衡与植物健康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土壤连作造成土壤微生态被破坏、作物土传病害发生加重,必须加大土壤调理剂推广应用力度,培育健康土壤生态环境。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土壤调理剂行业发展迅速。据介绍,截至目前,已在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登记的土壤调理剂生产企业38家,42个产品获得登记证。作为本次主办单位之一的广东大众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2003年开始,率先推出4项土壤调理剂企业生产标准,同时也是广东省第一家具备农业部土壤调理剂正式登记证的生产厂家,2011年产销量超过12万吨。
专家同时指出,行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规范,为土壤调理剂行业发展扫清障碍。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蔡典雄指出,土壤调理剂的土壤改良效果明显,应用前景广阔。当前我国有缺水和季节性干旱面积约15亿亩,可通过大力推广和普及土壤调理剂技术,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等功能,其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然而当前行业中存在一些假冒伪劣、卖点夸大或以剂充肥的情况制约了行业发展,因此需加强监管。此外,他还提出在应用土壤调理剂时要注意投入产出比。国家测土配方施肥中心实验室主任白由路也表示,尽管土壤调理剂能够很好地解决耕地土壤的现存问题,但并非任何土地或环境都能随意使用,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土壤性状因地制宜、合理施用。
此外,专家们还就土壤有机质提升政策补贴、土壤调理剂登记管理制度、土壤调理剂发展现状与展望、腐植酸对土壤的调理作用、调理剂改善土壤理化症状的对比实验等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