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6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碧护”防治花生病毒病显高效

《中国农资》记者 汪 洋

  近年来,随着河北省唐山市花生播种面积的逐年扩大,花生病毒病造成的损失越来越显著,这也成为越来越多花生种植户一直期待解决的难题。近日,从唐山市农科院传来喜讯:“碧护”在防治花生病毒病方面显现了突出的功效,尤其体现出具有较强的抑制病毒作用。

  据唐山市农科院研究员王永存介绍,当地的花生面积约为100万亩,且绝大部分花生田是沙地,由于沙地保水能力较差,加上冀东地区的雨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而5、6月份正好是花生的苗期,此时花生根系较浅,抗旱能力较弱,一旦遇到干旱少雨时,花生秧苗会因为干旱缺水而枯死。王永存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相关部门引进“碧护”产品后发现,该植保产品具有促进植物根系发育的重要功效。为了提高花生秧苗的抗旱能力,唐山市农科院科研人员决定引进“碧护”,其目的是促进花生秧苗的根系发育,从而提高花生秧苗的抗旱能力。

  另据了解,唐山市滦县雷庄镇史家洼村有近2000亩花生田,一多半是薄地,这给花生病毒病的潜在爆发无形当中提供了滋生的“温床”。近日,唐山市农科院把“碧护”防治花生病毒病的试验示范安排在了该村。通过在该村村民翟旭明家的一亩花生田上两次进行试验,用量为每次使用“碧护”3克兑水30公斤于傍晚对花生秧苗进行喷施。后期经过相关田间观察显示,发现使用“碧护”的花生植株叶片肥厚,叶色深绿,植株高度均匀一致;而未使用“碧护”的花生植株叶片较薄,叶色黄绿,植株高度参差不齐。

  “那些植株矮小的花生秧大多是病毒株,当时我非常兴奋,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们终于找到了能够防治病毒病的好药剂——‘碧护’。”王永存电话中兴奋地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确定“碧护”对花生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他又让该村民再喷施了一次“碧护”。半个月后,当王永存再次来到史家洼村时,他亲自到田间进行调查,发现喷施“碧护”3次的花生田,植株较高,单株结荚多,果实个儿大,田间病毒植株比例不足5%,而未使用“碧护”的花生田,植株矮小,果实个儿小,田间病毒植株比例超过30%,有的严重地块病毒植株高达80%。

  王永存表示,经过认真、细致的田间试验示范足以证明,“碧护”不仅能够促进植物根系发育,提高植物抗旱能力,而且是防治病毒病不可多得的良药。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