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缓控释肥料:增效优势明显 市场百花齐放

《中国农资》记者 张 番 整理

开篇语

  近几年,作为肥料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新型肥料的研制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新型肥料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产品多样,百花齐放。基于其兴起所肩负的“质量替代数量”的战略使命,新型肥料产品发展共同的目标是完成“提高农业效率和化肥利用率、发展生态农业”的历史任务。新型肥料的快速发展推动着行业的进步,然而,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新型肥料产业还存在颇多争议,有着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农资传媒推出《新型肥料系列报道》,将对新型肥料的产品特点、发展现状、推广应用和行业规范等进行独家分析和报道。

  所谓缓控释肥,是指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最初缓慢释放,延长作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肥料。突出特点是其释放率和释放期与作物生长规律有机结合,从而使肥料养分有效利用率提高30%以上。由于缓控释肥具有减少施肥量、节约化肥生产原料(煤、电、天然气)、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等优点,因此被看做肥料产业的发展方向。

  通常我们所说的缓控释肥料包括了缓释肥与控释肥两大类型,按照生产工艺和施肥原理的不同来分,缓控释肥主要分为四大类:树脂包膜控释肥、脲甲醛缓释肥、硫包衣尿素、稳定性肥料。本文将对缓控释肥主要四大类产品的使用和发展进行梳理。

  树脂包膜控释肥  长效、缓效优势明显

  原理:树脂包膜尿素的作用机理是用高分子树脂在肥料外形成一层致密的膜,控制肥料的释放。树脂包膜的尿素是采用各种不同的树脂材料,主要由于释放慢,起到长效和缓效的作用,可以减少一些作物追肥的次数。

  推广效果:玉米采用包膜尿素可实现一次性施用底肥,改变以往在小喇叭口期或大喇叭口期追肥的不便,水稻田可以在插秧时一次施足肥料即可以减少多次作用的进行。蔬菜上,特别是一些地膜覆盖栽培的蔬菜使用长效(缓效)肥可以减少施肥的次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节省肥料。

  代表企业: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茂施生态肥料有限公司等。

  发展前景:在树脂包膜尿素的生产工艺和应用上还有一些问题有待完善。一些包膜尿素包层很脆,甚至在运输过程中就容易脱落影响包衣的效果,包膜的薄厚不均匀。释放速率不一样也是影响包膜尿素应用效果的一个因素目前包膜尿素还存在一个问题,有的包膜过程比较复杂、包膜材料价格比较高,从而增加成本。影响肥料的应用范围,有些包膜材料在土壤中不容易降解,长期连续使用也会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目前很多人都在进行包膜尿素的研究,通过新工艺,新材料的挖掘使得包膜尿素更完整。

  脲甲醛缓释肥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释放养分

  原理:脲醛肥料由尿素与甲醛缩合而成,根据配比不同,可以制成不同释放期的脲醛肥料。它是在一种与碳相连接的聚合体中提供缓释氮的,具有较低的盐份指数,氮在12到16周内被水缓慢分解。健康的土壤需要高比例的微生物,脲甲醛类缓释氮可作为营养与能量被微生物所消耗。很小比例的氮可通过水的溶解性立即提供给植物,剩下的氮则通过微生物吸收分解来逐渐释放,具有可靠性与安全性。

  推广效果:常见脲甲醛肥料的品种有脲甲醛缓释氮肥、脲甲醛缓释复混肥料、部分脲醛缓释掺混肥料等,既有颗粒状也有粉块状,还可配制液体肥供施用。在国外,脲甲醛肥料的生产和施用历史已久,主要用于草坪、蔬菜和园林等,在日本脲甲醛肥料用于水稻田。

  脲甲醛肥料的优点在于:1.可控,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通过调节添加剂多少的方式可以任意设计并生产不同释放期的缓释肥料;2.高效,养分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释放,大大减少养分的损失;3.环保,养分向环境散失少,同时包壳可完全生物降解;4.安全,较低盐份指数,不会烧苗、伤根;5.经济,可一次施用,整个生育期均发挥肥效,同时较常规施肥可减少用量,节肥、节约劳动力。 

  代表企业:随着住商肥料(青岛)有限公司、山东鲁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肥料厂家的纷纷加入,脲甲醛肥已然成为以广东为主的华南区域的市场热点。

  发展前景:有专家提出,脲甲醛施入土壤后,有一部分化学分解作用,但主要是依靠微生物分解释放,不易淋溶损失。可分解为甲醛和尿素,尿素再水解为二氧化碳和氨供植物吸收利用,而甲醛则留在土壤中,在它未挥发或分解之前,对作物和微生物均有副作用。因此,专家建议,由于脲甲醛中含冷水溶性氮较少,施在一年生作物上时,必须配合施用一些速效氮肥,以免作物前期因氮素供应不足而生长不良。

  稳定性肥料  调节土壤微生物活性

  原理:稳定性肥料在生产期间被加入了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包括两者同时加入),调节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减缓尿素的水解和对铵态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从而达到肥料氮素缓慢释放和减少损失目的,抑制剂是稳定肥料的核心。

  脲酶抑制剂在一定时期内阻止或抑制尿素中酰胺态氮转化为氢氧化铵和氨。它们通过减缓土壤中尿素的水解速度,避免或减少了氨向大气中的挥发损失,以及进一步的NO3-的淋溶。脲酶抑制剂提高了尿素和含有尿素氮肥料的效率,因此脲酶抑制剂在一定时期内主要依赖于脲酶的尿素水解过程。 硝化抑制剂是在一定时期内能通过抑制土壤中亚硝化细菌的活性来推迟铵离子的微生物氧化的一种化合物。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能够把NH4+转化成NO2-,并进一步将NO2-转变成NO3-。因此,使用硝化抑制剂的目的就是通过更长时间的保持氮以氨的形式存在,来控制NO3-的淋失并阻止硝态氮的反硝化作用,从而增加所施氮肥的效率。

  推广效果:目前我国稳定性肥料研究有两点领先于国际上同类产品:一是抑制剂的协同作用,我国应用的稳定性肥料的主体是复合抑制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作用时间短、不稳定的问题;二是成本低,我国现行稳定肥料的成本增加额只有普通肥料的3%-5%。

  稳定性肥料产品推广区域涉及2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农业推广面积累计9153万亩,肥料品种达60多个,应用作物27种。试验研究表明,稳定肥比普通肥料利用率提高12%-15%,玉米增长6.0%-19.9%,水稻增产8.3%-21.0%,棉花增产18.4%-32.0%。目前该产品已在山东、江苏、吉林、内蒙古等地区得到了迅速推广应用。

  代表企业:黑龙江倍丰集团、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锦西天然气化工厂、山东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中嘉化肥有限公司、河南财鑫及昆明农家乐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等50多家企业采用了这一技术进行稳定性缓释肥生产。

  发展前景:稳定性肥料的效果与价位都达到了农业生产可接受的水平,这决定了稳定性肥料适合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符合中国农民的消费习惯和能力,也为稳定性肥料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硫包衣尿素  达到氮硫互补效果

  原理:硫包衣尿素,又称为涂硫尿素、包硫尿素或硫包尿素,外观为黄色球状颗粒。硫包衣尿素兼顾缓释氮肥和硫肥的功效,通过在尿素外面包裹硫磺,聚合微晶蜡密封剂而制成的,是一种优良的可实现对氮的缓慢释放的新型缓控释氮肥。

  推广效果:由于硫包衣尿素的增产、增效、生态、环保功效显著,且具有省肥、省工、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作物品质等特点,目前在国内迅速发展,日益得到市场认可。传统的氮磷钾单质肥料肥效低、成本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民的测土配方施肥意识不断提高,而硫包衣尿素作为测土配方肥氮素的主要原料,更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硫缺乏严重的地区有安徽、福建、河南、湖南、黑龙江、广东、广西江西、陕西和云南,而硫包衣缓释尿素产品正好解决了耕地和农作物缺硫的瓶颈问题。

  目前,硫包衣尿素已在黑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市场广开销路。黑龙江省农委组织专家对硫包衣尿素示范项目的田间鉴评结果表明,在每公顷耕地施用300千克硫包衣缓释尿素且不追肥的情况下,玉米产量为12104千克,相比普通尿素可增产6.1%。对于粮食大省黑龙江来说,现在正努力实现年产千亿斤粮食的目标。如果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该省全面铺开,则会为硫包衣尿素提供极大的市场空间。

  代表企业:目前,我国已有山西丰喜肥业集团、山东汉枫明化有限公司、 山东鲁岳化工有限公司、汉枫缓释肥料(江苏)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生产硫包衣缓释尿素,在国内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发展前景:硫包衣尿素比普通尿素具有缓控施作用,肥效期延长,氮的利用率能提高等优势,尿素养分通过硫磺壳缓慢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按养分的要求释放养分,能够减少养分流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达到氮硫互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硫肥空壳可贮备水分,通过土壤,驱除杀菌,硫肥及其化合物已成功地应用于盐碱土壤的改良。硫包衣尿素不但可以给土壤补充硫素,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作物的品质。

  记者观察

  产业需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缓控释肥经历多年不断完善技术、加强推广的发展阶段,已经在新型肥料行业中成为重要的一极。缓控释肥产品也因为其节省用肥成本、缓慢释放养分、提高化肥利用率等优势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除了文中整理的四大种类,其他类型,如肥包肥、腐植酸涂层缓释肥、高分子缓释肥等具体的技术和产品也凸显了缓控释肥料产业化的发展。缓控释肥在农民的使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然而,在产品发展和推广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中国农资传媒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新型肥料行业发展调查报告》中显示,“假冒伪劣太多”、“成本太高”、“技术做不到控释”成为阻碍缓控释肥大田推广的主要问题,引起被调查者的重视和担心。阻碍缓控释肥料推广的主要因素并不在农民的认知,而是在缓控释肥行业自身。目前市场上的缓控释肥产品鱼龙混杂,如果农民被伪劣的缓控释肥产品坑害一次,就会失去对缓控释肥产品的信任。因此,从行业健康的发展思路来看,除了要在缓控释肥的技术和成本上实现突破,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缓控释肥市场环境。在后期的报道中,记者将针对产品和市场出现的突出优势以及发展弊端进行采访、报道,为消费者带来缓控释肥料产业的零距离视点观察。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