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产品创新是市场需求,更是社会责任
访湖北鄂中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才超
《中国农资》记者 郑 敏 特约通讯员 高 中

  今年以来,鄂中化工公司开发的新产品不断涌现,相继推出“添鲜配”全水溶系列、“嘲天吼”含腐植酸系列、“硫行金肽蓝”缓控释系列、硝硫基速溶系列等肥料,并在市场上迅速蹿红成为农民的“宠儿”,其研发新产品力度之大倍受业内关注。

  湖北鄂中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才超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用不到3年的时间,使新型肥料占鄂中复合肥总产量的1/3以上。

  投入产品研发 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

  《中国农资》记者:据了解,鄂中化工在新产品研发和推广上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意义何在?

  杨才超:社会在进步,人类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技术上的改革是为了社会需求和人类的进步。技术改革从而引发产品的创新。而产品的创新,又能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再引发技术的改革,这是一个循环过程。

  审视我国化肥发展史和化肥市场的现状,无论是从产品的同质性,行业的集中度、供求总量的变化,还是从营销渠道的共用程度等各方面来看,我国化肥都已进入成熟期,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产品的同质化严重,缺少更新。

  以氮元素为例,几十年来,农民用得最多的化肥就是尿素,市场上最容易找到的也是尿素。从含量上讲,也是46.4%一个标准。就包装而言,基本上都是50、40㎏一袋。近几年来,硫酸钾复合肥在市场上悄然兴起,但也只有几个配方,尿基系列几乎都是老几样、老面孔,已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人们对新产品的需求。特别是近几年化肥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被压缩至微利,有的配方和产品甚至是赔钱生产和销售。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产品创新就是要把市场已存在的某种产品的形式和功能加以适当的改变,从而更适合消费者现在的需求。企业通过产品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拓宽市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创造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中国农资》记者:鄂中化工产品创新的思路和方向是什么?

  杨才超:从目前肥料的品种上看、新型肥料将是化肥发展的新趋势、新亮点。首先,新型肥料符合现代农业生产需要。缓控释肥、有机肥、生物肥以及适合大面积滴灌使用的全水溶性肥料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其二,新型肥料的发展符合作物生长需求。新型肥料更加注重作物平衡施肥和均衡营养,注重微量元素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全面补充。其三,新型肥料的发展符合国家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现代农业对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保护要求更高,缓控释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能促进解决这一问题。其四,新型肥料既能节约农业成本,又能成为经销商新的经济增长点。

  就鄂中而言,一是提高化肥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二是提高化肥产品与土壤的适配性,三是融入企业文化元素,改变化肥包装、尽显品牌内涵。

  几乎任何一个产品都要经过升级换代过程,化肥产品也不例外。具体地讲,提高化肥产品技术附加值就是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营养元素和功能来提高肥效和利用率,提高农产品,尤其是经济作物和瓜果蔬菜类绿色食品的品质,提高化肥产品与土壤的适配性。

  事实证明,这些新产品以其缓释、控释、作物吸收率高,增产性能好和经济效益明显而成为化肥市场的新卖点、抢手货。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它是品牌永恒的生命力。将企业文化带入品牌,并得以在终端展示,展现品牌的内涵,品牌的美誉度。所以将文化元素体现在产品的内质上,体现在包装上,产品便有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这种产品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加快转化科研成果 强化科技服务

  《中国农资》记者:产品创新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如何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推向市场,并实现其3年内新产品占复合肥总产量三分之一目标?

  杨才超:“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这是我多次对新产品创新提出的要求。之前我还反复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形势好的时候大家一起挣钱,也看不出企业间的差距,一旦遇上市场滑坡的时候,要想挣钱并不使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那就要看内功,看是否具有超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成果,抢得市场先机。

  10年来,鄂中化工技术创新、新产品创新的基础已经夯实,并取得了累累硕果。今年,我们又以新产品研发中心为依托,成立了由总经理亲自挂帅、生产、市场策划、质管、销售、分厂厂长等主要负责人参与的新产品研发专班,进一步加强了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组织领导。

  其二,积极寻求与高等农业院校的合作,以知识和技术引领创新。今年,我们聘请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为技术顾问负责产品的技术研发和改进,定期为企业提供国内外肥料行业信息,培训了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在内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生产、销售、农技服务等人员。

  其三,斥资1亿元作为新产品铺底资金,扶持经销商推广,并提高促销费用,加大返利力度。新产品优先安排生产,优先安排发运,优先安排资金扶持。

  其四,建立激励机制与奖励机制,实行常规产品与新产品的差异化销售政策,鼓励业务员把销售重点和精力放在新产品推广上。

  其五,组建精品营销团队巡讲联销。各销售分公司抽调2-3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业务员由总公司组织产品知识、农化服务、宣传推广及会议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并新增专职农化服务人员和农化车辆。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加快了公司产品创新的步伐,也将为鄂中化工实现新产品发展目标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中国农资》记者:为什么说产品创新需承担社会责任?

  杨才超: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并强调了依靠科技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作为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生产资料的骨干化肥企业,更应该履行社会责任,勇做科技兴农的排头兵,挑起科技兴农的重担。

  首先要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时刻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新产品创新不是简单的打打概念,换一换包装。它关系到“三农”工作的贯彻落实,涉及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创新产品必须货真价实。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为农业提供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助农增产增效。目前我国化肥的同质化非常严重,我们需在肥料的功能和功效上下功夫,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保证肥效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保水、抗旱、抗寒、防病等功能,积极配合各地农业部门,重点做好测土配方工作,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等方式,推进配方肥大面积推广。

  其三,强化科技服务,做农民信赖的科技贴心人。送科技下乡和服务需要常态化、制度化。要进一步强化科技为农服务意识,依靠企业农化服务中心,建立流动科技服务站,常年免费为农民提供农技咨询、测土配方施肥指导、真假化肥鉴别等服务,培养一支农技服务专业队伍,当好农民科技致富的贴心人。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