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5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肥料着色有害无益

江苏省农科院资环所 邵建华

  中国的饭菜不仅要注意营养,还要注意色香味,因为人是高级动物,色香味俱全可引起人们的食欲。而农作物没有对色香味的要求。眼下许多肥料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做出特色,不在肥料的内在质量上作文章,却花钱在“色”上作表面文章。

  肥料利用率的高低是衡量肥料好坏的标准,我国肥料利用率平均水平在25%-30%,而发达国家达50%-60%,差距之大,反映了我国肥料创新任重道远,肥料二次加工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二次加工中的肥料,重在各种营养元素的平衡,在复合肥中添加中微量元素,可提高肥料利用率5%-15%,而每吨成本仅增加十几元,多数肥料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愿去做,但为了表面的好看,不惜每吨几十元成本的增加去调色。然而,增加这一成本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农作物不是人,没有对色香味的选择,决定农作物对营养元素吸收率的是营养元素的平衡和供肥的方式,相反添加色素,反而增加了土壤的有害物质。这种表面文章增加了肥料成本,却带来有害的结果。

  由于肥料的着色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已见怪不怪,甚至把花花绿绿的肥料作为一种特色和创新。色素在肥料中的普遍应用,催生了肥料色素的行业,销售之火爆,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真是件怪事!

  肥料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肥料的创新之路在何方?这是肥料企业面临的课题,我们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去创新肥料,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那些只做表面文章的肥料企业,害了农民,也害了自己,最终要被淘汰。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