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传媒副总编辑 张琴:
发现行业问题,以媒体视角解读行业发展
近年来,水溶性肥料快速发展,已成为行业热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农资传媒发布《中国水溶性肥料行业发展报告》,分析并提出了目前水溶肥行业的现状以及水溶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媒体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调查中发现,我国水溶肥龙头企业大量涌现,全国性企业占52%,省级公司占33%,另外跨省的占15%。由此可见,水溶肥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也有企业反映,目前水溶肥市场规模还比较小,水溶肥在技术上还有待提升。
对于水溶肥发展的前景,73%的企业都认为前景较好。值得注意的是,19%的企业认为国内的水溶肥发展前景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由于我国分散种植的农业生产现状阻碍水溶肥的发展,同时设施数量偏少、假冒伪劣比较严重、技术服务质量较低成为影响水溶肥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水溶肥企业需要突破的瓶颈在于如何与设备企业对接,63%的企业认为只有灌溉设施企业和水溶肥生产企业建立良好的联系,未来水溶肥行业发展才能稳步前进。在调查中,企业认为水溶肥要大范围地推广,仅仅靠企业自身很难做到,还需要政府进行大力支持。
针对这次相对宏观层面的调查结果,中国农资传媒认为,整体看来,水溶肥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但是需要肥料、灌溉设施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尽快把水溶肥节能减排功效落到实处。一方面,对于肥料、灌溉设施企业需要在技术方面真正生产出与水溶肥结合的产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需要通过补贴水溶肥设施建设以及依托农技推广部门理念的推广,为水溶肥的发展奠定基础。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总工程师 杨 一:
努力做好水溶性肥料的化工行业标准的制定
目前我们所定义的水溶性肥料是以氮磷钾为主的,完全溶于水,用于滴灌施肥和喷灌施肥的二元或三元肥料,主要参考欧洲标准。标准中对技术要求和安全性都有明确要求,对含有尚无行业标准和国标的产品应该进行陆生植物生长实验。产品鉴定结果也跟其他的化工标准产品一样,全部指标合格才是合格产品。此外,报批表里还需要标识总养分含量、单一养分含量,而且还要标明各种氮的含量。如果产品中添加了标准里没有规定的标志物,同时还要标明含有添加检测方面的有效期之内的企业标准。并在文本后注明比如使用的区域、土壤、用法用量、与其他肥料的相容性、警示说明、净含量等。
当前,我国使用的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是1988年颁发的,按品种的统计,肥料标准从质量和数量上,几乎覆盖了我国所有成规模的肥料品种,产品标准基本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优等品指标整体上已经接轨。
面对肥料行业中出现的一些新型肥料,“十二五”在标准管理和市场规范时要重点关注肥料的质量安全和废弃物的使用;其次是肥料施用技术、使用安全和经销农化服务规范;第三是做好新型肥料标准制定和标准体系梳理工作。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 栗铁申:
“十二五”将是水肥一体化主导市场的新阶段
今年,农业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田节水工作的意见》,中央财政也进一步加大了农田节水技术的补贴力度,新启动了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工程,从今年开始到2015年将一共投入380亿元,完成3800万亩的节水增粮面积,上个月又新增东北地区抗旱节水补贴项目投入4.25亿元,补贴面积8500万亩。
随着产区水利条件的改善,果菜面积逐年扩大,已接近4亿亩,加上其他园艺和高效农业共约5亿多亩,其中大棚温室等设施农业面积已超过5400多万亩,可以说水肥一体化形势大好,水溶肥市场潜力也非常大。如果把部分薯类和良田作物加上,水溶肥的市场容量有望接近我国用肥量的半数。如果把我国2012年之前的前十年作为新型肥料、多功能肥料、配方肥料发展的盛行时期,那么“十二五”期间将是水溶性肥料和水肥一体化快速发展和主导市场的新阶段。前几年有一批水溶肥企业开创和引领了我国水肥一体化初始阶段的发展,也积累了一批成果和经验。
水肥一体化涉及多个方面,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极具特殊性。比如,水肥一体化要实现四个较好:科研、开发、推广、应用。完成四个配套:设施、水源、肥料、技术。创优四方环境:政策、投入、机制、标准。实现四个目标:节水、节肥、生态、高效等。正因为形势复杂,所以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多,无论是技术、肥料、设施还是接管上大多存在上下不协调,规范标准空白多,技术推广难度大等,这些都是下一步专家和企业攻关的重点,因此水肥一体化应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按照农业部确定的科技创新年目标要求,最终解决问题还要靠科技创新来实现。
中国农科院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张树清:
把脉企业未来,正确定位产品发展方向
目前水资源的匮乏引起各方极大重视。我国农业节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分散式的农业经济体制,使水肥利用率相对较低,一方面,土壤退化、耕地减少、技术落后使基层推广经常存有死角;另一方面水灾旱灾的频繁发生使农业生产面临经常性水危机。
中国地域之大,不同地区的节水农业的模式各有不同,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把“水肥一体化”运用到各种典型示范中。首先,只有配套的设施和产品,才能拓展水溶肥料的市场。其次,目前我国水溶性肥料生产过程中技术还有待提升。但中国的市场潜力无限。
实际上,当前水溶肥行业上规模、上产能的企业不在少数,从前作坊式的小型企业也逐渐被行业淘汰。随着行业的整合,产品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但管理和标准还相对滞后。解决农业科学施肥中的实际问题,才是高浓度复合化的水溶肥的发展方向。
根据现代农业对施肥的要求,我们做肥料还要不仅要立足高产高效,还要能结合覆膜灌溉、农业节水措施,以目前大用量的蔬菜、瓜果等高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而言,水溶性肥料的市场前景无限。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 曾宪成:
肥料产业变革推进水溶性腐植酸肥料快速前行
目前环境压力使我们不得不提高生产方式,调整产品结构,同时生产化肥对能源的消耗很大,因此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肥料变革。化肥变革要适应作物对肥料的需求,单质肥料必须要走向复合化、多样化、专用化、功能化。
在此背景下,水溶性腐植酸肥料产业优势也浮出水面。《“十二五”国家发展纲要》把农业科技持续发展与农业现代化作为“十二五”发展重点,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腐植酸肥也被纳入“十化”重点。
水溶性腐植酸肥料是以适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腐植酸,添加适量的大量元素形成一些液体或者固体肥料。可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农民成本、促进作物根系发育等作用。经水溶解或者稀释后可用于灌溉、施肥,叶面灌溉、无土栽培等。
腐植酸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储存量达到了3000万亿吨以上,可以说可利用的生物腐植酸资源取之不尽。腐植酸在经济、集成、生产、发展上具备了众多优势。可以说在面临肥料产业大变革之时,水溶性腐植酸肥料自当彰显从土壤中来到土壤中去的特质而发奋前行。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肥料管理办公室主任 刘红芳:
加大力度,严格规范水溶肥的登记管理
从1990年到现在,登记的肥料产品的数量迅速增长,其中山东省的肥料有效登记数量居首位,其次是河南、山西。
近年来,农业部肥料登记的目录品种也在不断增多。增长最快的是大量元素肥料,其中包括大量元素肥料水溶性肥、硝酸钙、硫酸钾镁、农业用增效氮肥。第二大类是农用硝酸钙、硫酸镁、中量元素肥料等。截至目前,农业部肥料目录登记管理仍在不断变化,随着肥料的产品的增加不断更新。
针对水溶肥的主要种类,目前标准主要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腐植酸类水溶肥。2010年国家颁布实施了水溶肥料标准体系的方法标准,其中涵盖了水溶肥中的大量、中量、限量的、以及涉及重金属限量的检测方法。
目前水溶肥市场标签混乱,每个标准规定标签必须标明的主要内容除了养分、含量的要求,还有其他一些指标,比如说硫、氯、钠以及一些限量的指标。因此,在市场规范方面,除了通过农业部登记外,还需加强媒体宣传,共同规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