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5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水肥一体化”撬动水溶肥时代即将来临!
2012中国灌溉农业“水肥一体化”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水溶性肥料高层研讨会圆满落幕
《中国农资》记者 郑 敏

论坛现场。

  本报讯 4月27日-28日,2012中国灌溉农业“水肥一体化”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水溶性肥料高层研讨会在山东省潍坊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中国农业科学院肥料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北京)、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上海)、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以及新都化工、天脊煤化工、新疆双龙、青岛瀚普、北京成禾佳信、广西新方向、河南帝益生态、烟台众德、东方誉源等企业代表和经销商朋友共聚一堂,就水溶性肥料的创新方向、推广策略、常规肥料如何顺应农业发展、肥料与设施的嫁接等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推动了我国灌溉肥、水溶肥的市场化建设。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加快推进节水农业,今年农业部下发了《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通知,明确了具体要求。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决定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从今年开始到2015年的四年中投入380亿元,完成3800万亩的节水增粮面积,大规模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特别是从中国农资传媒前期调研发布的《中国水溶肥行业调查报告》可以看出,我国水溶肥料的产销量也在逐年上升,发展迅速,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和实施水溶肥料将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在本次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国家发展节水农业政策连续出台,“水肥一体化”将撬动水溶肥步入发展快行道。与会部分代表放言:中国的水溶肥时代真正到来了!

  此次会议获得了全国农业推广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栗铁申亲临会议现场,并指出,当前我国水肥一体化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如果把我国2012年之前的前十年作为新型肥料、多功能肥料、配方肥料发展的盛行时期,那么“十二五”期间将是水溶性肥料和水肥一体化快速发展和主导市场的新阶段。他提出,接下来水肥一体化快速发展要实现科研、开发、推广、应用全面发展,完成设施、水源、肥料、技术四个配套,实现节水、节肥、生态、高效等目标。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也表示,节水农业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根本性地改变了农田种植环境,将引起施肥技术的深刻变革,施肥方法、施肥设备、肥料品种,以至于施肥理论都将随着发生巨大变化,水溶性肥料作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转变的载体之一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大众化肥料的“困顿”使个性化、专业化产品成为有待开拓的重要领域,常规肥、功能肥如何融入灌溉农业等主题成为代表关注的热点。在此次会议上,专家分别就中国农资传媒记者调研的行业问题,进行“命题作文式”解答。中国农科院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树清、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陈清、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承林就常规复合肥企业如何发展水溶性肥料、如何将腐植酸类有机质通过螯合等新技术手段嫁接进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产品、以及企业在水溶肥产品研发和市场定位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肥料管理办公室主任刘红芳、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总工程师杨一等也就水溶性肥料登记管理、化工行业标准方面的问题和与会代表进行交流。这种由企业出题、专家解答的会议形式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专家与企业代表都在会议上找到了需求点,并在话题上相互引起共鸣。

  实现水肥一体化,不仅需要发展化肥产品,配套的灌溉设备也是关键,为此,中国农资传媒就水肥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在下午的对话环节上,本次论坛组委会特地邀请了部分灌溉设备企业和本次论坛的协办企业代表,共同就水溶肥行业规范管理、品牌建设、水溶肥企业与设备企业如何协同合作共促现代节水农业发展等话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本次论坛内容丰富、亮点频出,除大会主论坛外,主办方还结合正在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首次在博览会期间开辟“中国农资传媒推介优秀水溶肥企业展台”,宣传业内优秀企业在水溶性肥料领域取得的成果,并且组织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山东地区种植大户滴灌设施示范田,观摩现代节水农业的新型发展业态,促进交流发展,获得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更多详细内容见本期5-9版)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