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一个周末,与同事结伴一起去赏了牡丹。外地的朋友得知后问我:去洛阳还是去菏泽了?我说,取经未必上西天,赏花何须去洛阳,我们铜陵也有牡丹啊。朋友接着问,你们那儿的牡丹很美吧。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坦诚地说,铜陵的牡丹不美。我甚至有些自卑地认为,铜陵的牡丹,是有点对不起牡丹的名号的。人们印象中的牡丹,倾国倾城,国色天香。它的雍容华贵,经得起任何赏花者的挑剔与比较。“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但,这是传说中的牡丹,与铜陵的牡丹不是一码事。如果你抱着寻觅“无双艳”、“第一香”的期待来,我们的牡丹或许会让你大失所望。
在铜陵,看牡丹须去凤凰山。这里有个牡丹种植基地,有上千年栽培牡丹的历史。铜陵人种的牡丹品种比较单一,几乎清一色全是白色的。色彩单调倒也罢了,要命的是,它还都是单瓣的。与国画中常见的那一层一层竞相吐蕊的多瓣牡丹相比,它单薄得像一个营养不良的乡间女子。今年雨水多,天气特别冷,我们去凤凰山的那天,大多数牡丹已经凋零了。漫山遍野的牡丹枝上,只三三两两地挂着一些残花败絮。说句煞风景的话,我们不像是置身牡丹园,而像是走进了棉花地。
朋友问,既然知道自己的牡丹不好看,但一代又一代的铜陵人,为什么还那么执著地、大面积地种植它呢?我答,因为我们铜陵人种牡丹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将它作为一种经济作物。确切地说,铜陵人种的牡丹,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别处种植牡丹,非常在意花的色彩和形状。经过漫长的守候,只是为了一瞻她怒放时的芳容。而铜陵人更注重的是牡丹的身段。
铜陵凤凰山一带生产的牡丹,根粗、皮厚、木心细、久贮不变色,入药有镇痛、解热、抗过敏、消炎、免疫等作用,素与白芍、菊花、茯苓一起,并称为安徽省四大名药,也是全国34种名贵药材之一。《中药大辞典》明文记载:“安徽省铜陵凤凰山所产丹皮质量最佳。”如果你去找老中医那里看病,它的药方里如果写有“凤丹”二字,那指的就是铜陵凤凰山特有的牡丹的枝皮。用别处的丹皮,是不管用的。
生于洛阳、菏泽之牡丹,是幸运的。“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帝王带笑看。”你不服气也没用。但铜陵的牡丹也会告诉你,一旦上帝不小心,把你弄成了“单瓣”的“残次品”,也不用自怨自艾。纵使没有国色天香,也一样可以另辟蹊径,赢得一份属于自己的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