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再次打响质检利剑农资打假战役,国家质检总局组织河北、江苏、山东等地质监局对16个涉嫌制售假冒伪劣农药的生产企业开展第二轮执法打假集中行动。本次行动现场查获涉嫌假冒伪劣农药7吨多,并端掉了一个违法生产有毒农药多效唑的黑窝点。
这是继今年3月8日质检总局组织开展质检利剑农资打假9省联动活动后的又一次全国性行动。此次行动重点打击农药产品无标准、无证生产和化肥产品有效含量不足等违法行为。为确保执法行动打击有力,质检总局精心准备、周密部署,在行动前期,根据群众举报和行业协会提供的线索,认真开展调查摸排,并对部分地区组织了暗访。
据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3月,全国质检系统全面开展质检利剑农资打假行动以来,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0.9万人次,共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1123起,涉案货值1476万元。同时,今年3月以来,各级质检部门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据初步统计,截至3月31日,共进入乡村1.34万个,深入农户3.75万家,为农民免费抽样检测样品1.36万个,减少农业生产损失1919万元。
另外,此前工信部也召开春季农资打假座谈会,会上提出,工信部也要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开展农资打假工作。化肥行业要积极配合质检部门做好假冒复合肥的查处,同时要做好肥料标准的研究和修订工作,推进磷铵、合成氨、复合肥等行业准入的实施;农药行业要继续开展农药产品的生产批准证书的监督抽查工作,选取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委托有关农药产品质量检验站进行质量抽查。同时,应联合公安、质检等有关部门对非法生产、无证生产行为进行查处,开展专项行动,打掉非法无证生产的黑窝点,取缔未取得农药生产资质的地下工厂,维护正常生产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