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3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碧护”推广应因地制宜重视实效性

《中国农资》记者 汪 洋

  仪表整洁干净,走路大步流星,说话风趣幽默,办事雷厉风行,工作一丝不苟,待人坦诚热情,……如果不是满头华发,你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近40年来,他一直奔波于渤海湾、黄河故道和西北高原,研究和推广果树实用新技术,为我国苹果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就是在我国苹果科研界享有盛誉、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汪景彦。

  近日,汪景彦应北京成禾佳信农资贸易有限公司之邀,就公司代理的“碧护”产品在苹果树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使用情况及注意事项,与公司的销售及技术人员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和交流。

  “经过前期的试验结果显示,‘碧护’在苹果的种植栽培中确实发挥了明显的功效,尤其在六个方面体现得十分明显。”汪景彦介绍说,一是提高果树的抗寒性;二是提高SOD含量;三是减少用药次数;四是提高苗木成活率;五是育苗期可防重茬;六是提高果品的甜度。

  汪景彦告诉记者,“碧护”在苹果种植过程中的重要功效应该合理地归结为综合管理技术上的一项,尤其应该因地制宜地放在一个合适的推广位置。对于有着高效、环保、绿色的新型农资产品“碧护”在推广过程中如何与日新月异的农资市场相结合时,他表示,“碧护”的大力推广应因地制宜重视实效性。首先,要做好试验示范,让种植户眼见为实;其次,通过果园现场观摩会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参与、尝试并开展实践;最后,通过媒体将“碧护”在不同区域农作物上的具体表现进行大力宣传。

  汪景彦说:“搞果树研究的专家就是要和生产紧密结合,要把科研成果尽快教给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和农民。”所以,除了科研之外,他投入精力最大的是科学普及工作。针对目前种植户在果树日常防、治虫打药上存在的一些误区,他又向记者介绍了十条他自己归纳总结的用药经验,希望能通过本报让更多的读者一并分享。建议如下:

  合理用药十注意

  第一,要学会预测预报;

  第二,不要盲目用药;

  第三,要懂得按指标打药;

  第四,要在关键期打药;

  第五,按照经济阀值打药;

  第六,按照品种抗性打药;

  第七,有针对性地打药;

  第八,按介绍浓度省药打药;

  第九,学会混合用药、避免重复配药;

  第十,更多选择高效、低毒、环保型生物农药。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