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3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企业认清主流方能持续发展

子 思

  前些年化肥行业发展很奇怪,一些企业纷纷注册成立外商独资或者合资公司,期望借助“洋品牌”让自己的产品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几年过去,回头再看,这些有“外资”身份的企业似乎并没有带给行业多少亮点,占领市场主要地位的仍然是那些带有地域特色、带有历史背景、认认真真做市场的原创品牌。企业注册那些“洋品牌”不能说是一无是处,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洋品牌”才让企业度过那个“洋货”横飞的时代。但我们也要看到,也有些企业并没有注册带洋字号的公司,他们也生存得好好的,并且一直都是行业的领跑者,这不得不让人思考企业究竟该如何发展。

  仔细分析,在这些一心借助“洋”来起家的企业中,有不少都是从一开始就没想着做好产品,他们对企业发展缺乏战略定位,只想利用国人心理依靠玩“洋”名堂来挣钱。反过来再看那些踏踏实实做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不管各种品牌如何花哨,他们都镇定自若地按照既定目标在努力,而他们得到的回报也是有目共睹。

  事实上,目前化肥企业再次迎来发展的转型期,业内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热情似乎已经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开发新型肥料产品的行列中。尽管有些企业确实是在踏踏实实地做研发,创新技术和产品,但在这些打出开发新产品旗号的企业中,仍有不少只是在炒概念。笔者担心的是,不知道这些打着生产“新型肥料”旗号,行忽悠农民之实的企业是不是在十年后还能继续创新,是不是还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人口在未来十几年仍将持续增长,养活这么多人口,稳定农业生产是第一位的。要稳定农业生产,化肥功不可没。18亿亩土地对有机肥的需求是多大?对叶面肥的需求有多大?对缓释肥的需求有多大?对那些千奇百怪的“新概念肥料”需求有多大?笔者认为无论这些新产品前景有多广阔,它们也不可能替代传统肥料占据市场主流地位,可以断言未来几十年内传统化肥仍将是市场的主宰。如果没有基础肥料生产者提供原料,新型肥料又用什么来加工呢?

  企业寻找新技术,生产新产品是一条发展之路,但是也要考虑一窝蜂地“研究”新型肥料是不是恰当,似乎现在企业非新型肥料不能生存,搞得经销商和农民消费者一时间不知所措。笔者认为,也许不久的未来,企业“研究”新型肥料之风将会减退,就像那些当年红极一时的“洋品牌”一样,静悄悄地坐在角落里。因为市场的主流仍是质量稳定的基础肥料,同时推广相应的施肥技术,采用先进施肥机械,搞好施肥服务才是以后农业生产之本、市场主流。而不顾企业实际地一味盲目贪新,则将可能失去主流地位,自己把自己边缘化。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