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精英读报 助力“三农”
中国农资传媒、利达丰华、人大农资MBA中心联合赠报仪式在京举行
《中国农资》记者 徐晓磊

  宜化集团·利达丰华(北京)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钢(右一)向人大农资MBA的学员代表赠送《中国农资》。
  中华合作时报社副总编辑、中国农资传媒总编辑曾峰(左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张利庠(中),宜化集团·利达丰华(北京)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钢(右一)代表联合赠报三方签字。
  郑钢、曾峰、孙立新、张利庠、罗天生在交流(依次从左至右)。
  张利庠
  曾 峰
  郑 钢
  赵金鹏

  3月7日上午,由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农资传媒、中国人民大学农发学院·农资MBA中心、宜化集团·利达丰华(北京)农资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发起的“向人大农资MBA学员联合赠报签约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张利庠,中华合作时报社副总编辑、中国农资传媒总编辑曾峰,宜化集团·利达丰华(北京)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钢,中国农资传媒执行总编辑孙立新,中国人民大学农资MBA研修中心主任罗天生等出席签字仪式,人大农资MBA第九期在校学员80余人参加,会议由中国农资传媒记者于江灵主持。

  此次联合赠报活动,以“精英读报、助力‘三农’”为主题,每期向人大农资MBA学员赠送《中国农资》1000份。活动既顺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也与三个单位的价值目标不谋而合。活动的举办在体现媒体价值的同时,延展了人大MBA全方位、持续培训教育学员的空间,特别是通过此次活动,赞助方利达丰华公司实现了追求行业共同发展、加强企业人才建设的发展理念,活动最终实现了为学员带来农资资讯的现实支持,是三方开先河的多赢创举,必将为农资行业的发展带来持续的推动力!

  签约仪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张利庠表示,农资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农资界的春天到了,大循环农业的时代来了。人大将发挥雄厚的知识与智慧优势,通过农资经销商转型升级工程、人才科技工程、项目申报工程、机械化精细化生产工程、聚落式产业链工程、大农业工程等六项工程助力“三农”发展。人大农资MBA学员都是农资业界的高管人才,这个活跃的群体正成长为行业的中坚力量。今天的三方联合赠报活动将为这个行业和群体注入更多生机和活力,是一件多赢共赢的好事。

  中华合作时报社副总编辑、中国农资传媒总编辑曾峰在会上表示,中国农资传媒是中国最早的农资行业专业报纸,经过15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全媒体时代格局,是由《中国农资》周报、月刊、手机报、网站和一系列专业论坛组成的专业传媒,与行业上下游、行业内与外建立起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农资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新闻传播价值、沟通整合作用、创新聚合能力。此次联合赠报活动将在更广泛和更深层次上体现中国农资传媒作为行业媒体先锋的价值所在,中国农资传媒今后仍将一如既往地为中国农资行业的健康发展鼓与呼。

  宜化集团·利达丰华(北京)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钢在签字仪式上首先表明了自己是人大农资MBA的老学员,更是《中国农资》的忠实读者。郑钢说,湖北宜化集团之所以和高校、媒体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因为它是一个文化造就的企业。宜化这些年的飞速发展,关键点就在于:以独特、朴素的方式,培植、提炼了一种推动宜化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的企业文化。利达丰华(北京)农资有限公司是湖北宜化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从事农资、化工、粮食等产品的国内和国际贸易。2011年实现贸易利润1.2亿元,产值高达55亿元,荣升为中国农资企业前三强。利达丰华传承了“宜化文化”的精髓,并创新性提出了 “海阔天空的想,脚踏实地的干”这一发展理念。这将推动企业既要具备理想主义的开拓创新,又要培养务实主义的实干精神。今天举行《中国农资》的赠阅仪式,就是以“文化”的名义为自己加油,然后脚踏实地地往前走。

  人大农资MBA第九期在校学员赵金鹏代表学员发言说,中国农资传媒给了我们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引,人民大学农资MBA给了我们境界和智慧上的再造,宜化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给了我们追求标杆和事业的方向,感谢三方,也让我们共同携手为“三农”做出应有的贡献。

  签字仪式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进行,既简短而又充实,会后大家还意犹未尽,进行了友好的沟通和交流。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