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国内农资市场产能过剩、竞争加剧、风险加大,特别是在农资流通环节,供求矛盾尤为突出,导致竞争格局不断变化,行情走势扑朔迷离,市场价格更加难以预测把握,从业者无时无刻都保持警惕。但就在这种“危”与“机”并存的经营环境下,中农控股2011年仍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取得了令业界瞩目的经营业绩。这种成绩的取得与中农控股的深厚历史积淀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中农控股有一支极为专业的精锐纵队,而国际贸易及合作部就是其中的重要一支分队。在过去的一年,他们凭借多年的经验积累,以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对行情的准确分析,加之不懈的努力,累计实现氮肥经销总量120万吨,磷肥和二元素经销总量100万吨的经营佳绩。
在风险中冷静 在变动中伺机
2011年参与氮磷二元肥出口的厂家众多,出现了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有相当一部分货物出现粉化、水分超标或者养分不达标的现象,形成了进口国对中国产品的抵制心态。所以2012年的二元素出口量将会减少,甚至有些悲观的外商会认为2012年的出口量不及2009年,而2009年氮磷二元肥出口量大约在80万吨左右。
“面对今年明朗的氮肥出口政策,特别是税率上有了明确的澄清,这预示着国内的贸易商操作空间加大,但是按照发改委制订的2100元/吨限价来看,以目前国内的价格再除去相应费用,显然与国际市场不匹配,所以在这种价格不对接的形势下,国内尿素很难出口,按照目前国内价格情况,国际市场接受中国的高关税,除非国际价格涨到460美元/吨。”面对比2011年较为宽容的政策环境下,徐莹并没有将后市看得那么乐观,而是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时刻观察着国内外市场的走向。毕竟政策为静,市场为动,一切都是在变化中求得机会。
他继续分析:这将造成两个局面的出现,首先是3月份以后,随着国内用肥量的减少,国内的贸易商和工厂将会把目光转向国际,当国内外的价格依然不对接后,国内尿素的价格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寻求价位上的匹配;而另外一种情况则是由于中国市场的无法出口造成国际尿素市场供应量的暂时短缺,致使国际尿素价格走高。但是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国际尿素价格平稳维持在400美元/吨上下,目前没有上涨迹象;其次,国际市场供应量也出现了一些变化,譬如卡塔尔120万吨尿素装置的投产,越南也有60万吨的产能将要在今年释放,同时因为全球金融环境的恶化,包括欧债危机在内依然没有实质的解决结果,所以今年国际氮肥市场暂时找不到上涨的理由,除非国内市场实现一定价格的调整,达到国内外价格的对接。但是,国内工厂的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煤头企业所需的煤炭价格不断上涨,再加上电价、人工、环保费用的上涨,直接造成工厂的生产成本上涨。甚至有些企业的出厂价一旦低于2000元/吨的价位,就会面临着亏损,最终导致停工或者减产。如此看来,国内的尿素价格很难跌到2000元/吨以下,直到3月底、4月初才会明朗起来。
2011年,由于进口国对磷肥缺口存在一定的恐慌,使得我国二元素的出口量大增,达到历史的最高位,而在出口关税的重新调整下,今年的二元素出口是否还能继续“辉煌”下去?徐莹所给出的答案非常肯定:不及去年。他分析道:首先,印度作为二元素的进口大国面临卢比贬值的窘境,而且印度境内遗留高库存,虽然市场所传的数据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在100万-150万吨之间。此外,2011年参与氮磷二元肥出口的厂家众多,出现了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有相当一部分货物出现粉化、水分超标或者养分不达标的现象,形成了进口国对中国产品的抵制心态。所以2012年的二元素出口量将会减少,甚至有些悲观的外商会认为2012年的出口量不及2009年,而2009年氮磷二元肥出口量大约在80万吨左右。印度和南美主要进口国进口氮磷二元肥主要是对磷肥的补充,目前国际磷肥市场整体呈现疲软状态,沙特产能扩大,印度下调了磷酸二铵的补贴上限,俄罗斯、美国也在实行减产保价的政策,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氮磷二元肥以后的出口走向,但是值得关注的是NP走势会有一个关键期:即印度最终DAP(二铵)进口价格,这个价格会对今后的磷肥和氮磷二元肥市场起到根本性的影响。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由于国内64%二铵产业化的相对集中,高品位的磷矿资源基本上控制在国内几大厂商手里,即使在国际市场上出口价位很低,也能够保证国内价格相对稳定,左右市场。
在逆境中规避 在弯道中超越
由于2011年东北的掺混肥市场较2010年增长30%之多,业界普遍认为2012年份额还会继续增长,首先这种变化体现出测土配方施肥的专业性,其次也对化肥从业者存在一定的机动性。单质肥很容易积压在基层,而原料的流通更易操作,毕竟东北是一季作物,操作原料肥对商家而言存在可以掉头和回流的机会。
国际市场的预测趋于悲观会影响到国内操作者的信心,尤其是贸易商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打击。但是无论悲观还是乐观,产能过剩的当下,在逆境中学会规避,在弯道中学会超越,是每一个从业者在经营过程中的重心所在。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春耕化肥市场的风向标,黑土地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全国市场的走势,所以每到春耕临近,人们总是将目光投向这片还未溶解的黑土地。
据徐莹介绍:“2011年东北的备肥期向后推迟,往年11月份以后就已经开始,但是去年迟迟未动,直到2011年12月底一些大的经销商才有备货的迹象,截至目前东北还未出现购肥高峰。在客观环境上,东北持续的寒冷与干旱都影响了整体市场的积极性,甚至市场出现了一些悲观的信号:农民表示如果再干旱下去,他们可能把种子撒在地里,任其自生自灭,干旱所带来的结果直接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弱。放眼全国的春耕市场,目前只有河南、安徽地区有启动的迹象,由于前期经销商和工厂发货充足,价格基本没有动,只不过是市场的成交量出现一定程度的放大。”现在去判断东北地区的市场走势为时尚早,但是BB肥生产商和大型贸易批发商有一个原料备肥阶段,截至目前依然没有明显的启动迹象,市场还在等待。“等待中伺寻商机。在徐莹眼中,今年东北地区的BB肥市场占有量会比往年有所放大,其他一些单质肥市场量会缩小,包括省外复合肥的调入量也会减少。”
“由于2011年东北的掺混肥市场较2010年增长30%之多,业界普遍认为2012年份额还会继续增长,首先这种变化体现出测土配方施肥的专业性,其次也对化肥从业者存在一定的机动性。单质肥很容易积压在基层,而原料的流通更易操作,毕竟东北是一季作物,操作原料肥对商家而言存在可以掉头和回流的机会。”既然东北的BB肥发展是大势所趋,必将影响到经营者的思路,春节过后,部门只有在下游客户和工厂明确价格和采购意愿的情况下才去供货,一是担心东北剩货有回流的出现,二是针对目前国内外价格的不对接,增加经营风险。
提到具体的业务操作,徐莹认为,中农控股遍布全国的网络和货源优势使得其独具竞争力,“比如在东北市场,我们可以直接单独运作,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货源优势与当地具有网络优势的贸易商合作,针对目前的BB肥市场,我们也可以采取代加工的形式,为工厂供给原料最后换取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