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观点
天脊集团供销公司副总经理、纪委书记 马宏龙:
新型肥料关键要看核心技术
新型肥料,关键是要看其内在本质,是否依托核心技术支撑,是否拥有科技含量,而不是那些说不清楚的为了实现营销目的的概念操作。例如,商品有机肥并不属于新型肥料,商品有机肥本质上是传统有机肥经过加工处理包装起来当作商品来卖,其实仍然是农家肥。
国内部分地区的种植现状、农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农民科学种植理论知识的不断提高同时造就了新型肥料行业的发展。比如新疆、甘肃等地区因为长期干旱,所以大面积滴灌设备成为了种植户灌溉农田的首选,这不仅让滴灌设备走进了我国农田,更是让水溶性肥料有了一席之地。随着我国农业发展,农民种地的利润也逐渐提高,所以农民的种植和用肥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传统肥料落后的肥效和当今农民增收的预期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所以新型肥料取而代之也在情理之中。
上海碧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晢金:
新型肥料发展进入小高潮
新型肥料是近几年来国内外兴起的肥料,具有功能性、高效率和环境友好等特性。这是继中国肥料行业发展至大量元素肥料的生产、供应已较为充足之后的必然方向。未来10年中,新型肥料将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其市场容量将呈几何级速度增长。而近三五年来,随着缓释、长效等概念的出现,新型肥料市场的发育已经进入了第一个小高潮。但是,这个市场中,还存在着产品技术良莠不齐、标准不统一、国家管理滞后等问题,针对植物营养、土壤功能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也严重滞后于市场发展的需要。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加快在新产品登记、新标准制订的更新速度,同时逐步规范市场的各种“概念”,压缩假冒伪劣商品的生存空间,并鼓励同行企业加大研究投入力度,推出更多、更好的新型肥料产品,满足市场需要。
江苏中东化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敖根:
企业要打破常规更新观念
目前化肥企业要重点在肥料的发展、科学使用肥料方面下功夫,特别是注重资源循环经济,提高化肥利用率。化肥企业要在发展中把握机遇,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的思想,更新观念,迎合不断发展的国际市场和国内的市场变化,明确产品定位,避免死搬硬套,用辩证的目光看待我国和国际的化肥市场。有的企业有资源优势,有的企业区域位置很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只要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好,就一定能够有较大收获。
企业创新成果展示
天脊煤化工集团:硝基肥料产品
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建成、投产或正在兴建延伸四条产业链,即以氨和硝酸为基础的新型化肥产业链、以氨和硝酸芳烃为基础的有机化工产业链、以甲醇为基础的碳以化工产业链、以甲醇为基础的煤制烯烃产业链。公司拥有世界先进地位的八大装置,即世界上最大的鲁奇煤制合成氨装置、亚洲最大的综合加压法硝酸装置、亚洲最大的间接冷冻法硝酸磷肥装置、国内最大的多孔硝酸铵装置、国内最大的绝热硝化液相加氢苯胺装置、“40—60”大颗粒尿素装置、综合回收利用的副产品水泥装置、华北地区最大的塑编生产线,主要产品产能,合成氨85万吨、硝酸81万吨、硝酸磷肥90万吨、硝酸磷钾肥100万吨、大颗粒尿素60万吨、硝酸铵50万吨、苯胺26万吨、水泥30万吨、塑料编织袋7500万条。
天脊化肥,国际品质,化学合成,营养全面,硝基高效,是我国硝基肥料第一品牌。已经拥有“天脊牌”硝酸磷肥、硝酸磷钾肥、硝基复合肥、硝酸钙、硝酸铵钙、硝酸钾、大颗粒尿素、液面硝基肥、全水溶硝基肥、硝酸铵、苯胺和“天田牌”复合肥、生物菌肥13个系列、29个品种。分公司负责下的产品区域代理制,是独具天脊特色的营销模式,公司下设遍及全国32个销售分公司(办事处),400余名销售人员,10000多个基层乡镇销售网点,产品覆盖除台湾、西藏外全国各省区。
天脊集团也将在继续开发新的硝基肥料产品的基础上,加大对新型缓控释肥料、高效水溶性喷施肥、滴灌肥、微生物肥料、商品有机肥、功能型叶面肥和新型土壤调理剂的研发力度,引领中国高效生态肥料的发展方向,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上海碧晶:氮肥增效剂
上海碧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立足于肥料增效剂研发和推广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自主开发的“碧晶”系列产品成为国际肥料协会推荐的三大氮肥增效剂之一,生产技术全面超越美国陶氏,不仅获得了相关发明专利,打破了陶氏在该领域长达50多年的技术垄断,生产规模还在短时间内超越前者,名列全球第一。目前,公司90%产品出口美国和欧洲主流市场,客户包括杜邦、BASF、陶氏等国际农化龙头企业。
自2007年以来,公司与中国农科院、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浙江大学、石河子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合作,进行了广泛的机理和应用技术研究,并与各地土肥站、农技中心等单位合作,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玉米、水稻、小麦、棉花、马铃薯、番茄、甜菜、大枣、辣椒、草莓、苹果等作物上累计进行了1万多亩的试验示范,氮肥节约增产效果非常显著和稳定。常规施用条件下,添加“碧晶”氮肥增效剂后,普遍可增产10%-20%;减少20%-30%氮肥用量,作物不减产或有小幅增产,农民产出投入比高达6-15倍。同时,使用“碧晶”氮肥增效剂还具有明显的环保意义:减少氮肥的淋溶损失(16%),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51%),提高土壤肥力(28%),还大幅度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目前“碧晶”系列产品已经获得了国务院、农业部领导的高度重视,2011年1月,温家宝总理亲笔批示,要求加快该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应用速度。2012年中,公司相关产品将在国内近100万亩耕地上获得大面积的使用推广,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减排、减碳不再是梦想。
江苏中东:有机-无机缓控释肥
由江苏中东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强强联手,耗时三年共同研制开发的有机-无机缓控释肥能够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从而为环境保护、增产增效作出努力。
江苏中东集团拟实施太湖地区缓控释肥料的研制、产业化及其应用示范项目,采用优化关键技术、工艺,优选相关设备,建立化学和物理缓释技术体系,形成新型生态功能肥料生产技术集成,经过缓释性能测试,并进行肥效实验、配方调整和工艺参数优化;通过大田对比试验,考察肥效、产投比,总结归纳适合当地的科学施肥模式,研发系列缓释肥料产品。项目实施将树立太湖流域化肥减施工程(缓释肥)典型,达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目的。
近些年,公司始终围绕肥料的发展、科学使用,特别是资源循环经济,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上下功夫。在缓控释肥料方面的研究上,江苏中东集团和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三年研发出新型缓控释肥,亮点在于有机—无机结合,添加缓解土壤的有机质,使得科研、生产、销售密切合作。三年下来,集团在常州地区大力开展示范田,增产效果比常规复合肥更加有效,不但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还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品质,最重要的是有机无机结合,对土壤进行保护,节能环保,低碳经济,得到了农民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