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解读关键词:新型肥料 政策支持 技术创新
(阿康中国)北京永盛丰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邵珠建:
功能性肥料或将成主角
首先,我认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模式将会推动农资运营和种植模式的转变,推动土地流转的进程,影响肥料的销售模式。随着农民的科技意识逐步提高,农民在选择肥料上将会逐步趋于理性。高品质的肥料将会迎来发展机遇。而假冒伪劣产品,随着农民意识提高将会无机可乘。第二,对于肥料流通行业来讲,我们非常希望看到农民增产增收。今年的“一号文件”专门提到了“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作”,同时还“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等方面做了专门的批示。这些工作的落实都会提高农民的收成。第三,多开发功能性肥料。随着农民用肥习惯的改变和土地逐步集约化耕种,功能性肥料将会在这个改变中成为主角。现在一年几次大的用肥季节都有规律,大规模的农田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找准市场突破口,功能性专用肥就会找到自己的市场空间。第四,行业将会加大整合力度。随着“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的提出,农资行业将会迎来新一轮的洗牌,一些污染严重,生产效率低的小厂会在这一轮的洗牌中被淘汰。
重庆万植巨丰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良斌:
抓机遇首先要有核心技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是加大农业科技的力度,对企业来说,抓住机遇首先需要拥有核心技术。我们公司一直致力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研究所合作研发微生物肥料技术,现在获得重庆市科委的批准,投资2000万-3000万元在重庆市建立微生物研发中心,对生物菌产品进行研发、检测、试验、示范。公司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农业发展方向和有机-无机肥是肥料发展的大方向为指引,主要研发生产系列高、中、低浓度有机-无机复混肥和生物有机肥。生产出绿色、环保、健康的有机-无机高浓度生态肥,有效地实现了有机、无机、生物菌和粗纤维的“四维一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得到了再生利用,减少了化肥用量和环境污染,促进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大发展,达到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双重目的。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最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抗性,最后利于环境和人的健康。
在“一号文件”的指导下,新型肥料与传统肥料比,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推动着整个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政策对科学高新技术加大扶持力度,有助于新型肥料新型技术引领行业的大发展。“一号文件”的下发使企业发展的思路更清晰,方向明确,最终达到全国农民都能用上有机生态高产健康肥料的目标。
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陈宏坤:
新型肥料再次迎来发展新机遇
今年的“一号文件”锁定“农业科技”。“一号文件”中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等作为基本要求。毫无疑问,技术创新型肥料将在行业发展中迎来“科技发展”的新机遇。
新型肥料解决环境难题大有可为。“一号文件”中要求:“搞好生态建设。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加强农村沼气工程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作为近年来科技创新产品,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节能、高效、生态、环保等优势,被称为“21世纪高科技环保肥料”,正担此重任。
近年来,我国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目前相对于我国整体化肥行业而言,缓控释肥产业规模仍然偏小,不足市场1%,缓控释肥推广任重艰巨。为此,我们呼吁,国家对于缓控释肥推广应从政策上给予财政补贴,以公益性行业专项、施肥补贴、生态补偿等形式直接争取多方支持。如当前,我国每年投入巨资用于太湖、巢湖以及长江、黄河流域水源污染治理。如果国家能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补贴农民购买缓控释肥,可从源头上解决资源消耗和过度施肥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我国肥料利用率偏低,不合理施用是一个主要原因。好肥料关键还要有好的施肥方式。为积极倡导农业部重点推广的肥料深施技术,自2009年以来,金正大将缓控释肥技术与农业机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这是一项新技术,以玉米为例,利用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直接将种子、缓控释肥一起施下去,且省去后期追肥。我们经过实地推广测算,这种施肥技术每亩可为农民节约100元左右种植成本。
“一号文件”中强调:“加快农业机械化。积极推广精量播种、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等技术。”为此建议,将“种肥同播”机械列入到农机补贴专项中,让农民直接受益。
通过解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我们认为,肥料生产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不再是单边力量,企业、政府、技术推广部门、研究机构将形成多方合力,共同缩短农业科技的“最后一公里”,共同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
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 勇:
产品创新应与政策导向相结合
连续几年国家的“一号文件”都是农业为主,也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作为肥料企业在搞产品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和国家的政策导向相结合。红四方这样一个综合性化工企业将结合“一号文件”的精神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事情。
一是持续加强肥料产品的创新,以适应现代农业科技的需要。前期公司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比如抗旱肥料、稳定型肥料、控释肥料等,这也是公司发展的一个方向,从去年开始,公司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公司现在推出的抗旱减灾型肥料、环境友好型肥料,还有最近我们也布置了一个课题,就是未来要瞄准一次性施肥技术,在这方面要加大力度做工作。从一号文件可以看出,未来我国肥料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环保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有利于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未来的肥料不只是价格问题,主要应该是施用方便的问题。所以要大力开展一次性施肥技术十分必要。
二是持续加强农化服务工作。作为全国化工农化服务第一家企业,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积极和国家以及各省市有关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合作,推动新型肥料在各地的推广和应用。这也是近期公司的工作重点,通过这种合作,我们未来的目标就是无论从产销量还是品牌影响力都要向第一名的水平去瞄准。
三是加强与科技创新型的农业企业去联合。在“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包括种业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化机构科技创新。实际上,与这些企业去合作,在施肥技术以及新型产品推广方面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南京百阳垦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朱小敏:
发展水肥一体化助推现代农业
水肥一体化还涉及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保护资源环境、向生态农业发展使肥料行业悄然转型。我国肥料发展与上世纪相比,实现了精细化、标准化、集约化、设施化,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带动现代农业发展走出了新路子。“水肥一体化”的实施,则预示肥料未来一次新的革命。作为国家农业发展与农业谋划的纲领性文件,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三强三保”,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这些都给水溶肥市场走势、企业发展以及产品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参考,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由过去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转变成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企业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灌溉肥、水溶肥的发展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需要,而这种生产方式转变所带来的农业生产规模化、自动化,也促进了肥料行业的一系列变革。
农资人是农业与农民、产品与种植、技术与推广的纽带和桥梁,而中国的农资企业虽成长迅猛,但路途漫长。作为一家致力于水溶肥研发、生产的专业化农资企业,公司需不断调整前进和努力的方向,审时度势,继续保持个性的坚强与冀望。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闵凡国:
一号文件将推动生产企业的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自2004年起,连续9年锁定农业。2012年的一号文件锁定“农业科技”。这对我们化肥生产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消息,国家在农业投入、丰收稳产上一定会加大支持力度,化肥生产企业受政策的影响也会迎来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具体到江苏华昌化工,我们首先一定会保证化肥的稳定供应。第二,因为华昌化工是化肥生产企业,一定会立足生产。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需求,生产出适合当地作物的肥料。第三,做好农化服务,结合现有施肥技术,根据不同地区劳动力的实际情况,指导农民科学用肥。第四,华昌化工会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做好环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