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发展新型氮肥 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华昌化工脲铵产品推介会在山东潍坊举行
《中国农资》记者 张涛

会后的抽奖互动环节

  2011年12月15日,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脲铵产品推介会在风筝之都潍坊举行,华昌化工复合肥分公司副总经理闵凡国、农化部副科长刘伟、中国新型肥料网副主编郭涛、潍坊迪加化肥销售有限公司的相关领导及150余名当地经销商参加了会议。经销商冒着严寒从青岛、烟台、潍坊各县区纷纷赶到会场。天寒心暖,会议在热闹的气氛中圆满结束,脲铵产品受到了经销商的热捧。

  会上,华昌化工复合肥分公司副总经理闵凡国首先介绍了华昌集团的基本情况和华昌化工近几年的发展规划,并与在场的经销商进行了深入亲切的交流。经销商也对华昌化工的规模和实力有了深入的了解。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企业,是以基础化工为主,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并举的现代化企业,是国家大型企业江苏华昌(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 1999年由张家港市化肥厂进行股份制改造而来。该公司2003年在扬子江化学工业园实现了整体搬迁,目前形成了年产60万吨合成氨、60万吨纯碱、66万吨氯化铵、60万吨尿素、80万吨系列高浓度复合肥、10万吨精甲醇的产品生产规模。

  华昌化工始终把产品和技术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第一步,公司研发的脲铵氮系列产品自上市之日就受到了广大经销商和用户的追捧,由于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0年12月,江苏华昌化工采取院企联姻策略,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积极合作,促成了稳定性肥料成果落地,标志着华昌化工在产品创新,增强产品科技含量方面走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未来,华昌化工将继续加强在产品研发方面的力度,力争研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的新型肥料,实现企业、农民、社会的多赢局面。

  中国新型肥料网副主编郭涛在会议上针对目前的肥料市场形势从国家政策层面进行了解读,给予经销商一些市场操作方面的借鉴和指导,赢得了在场经销商的认同。会上,华昌化工农化部副科长刘伟针对脲铵的产品特点和优势以及施用情况进行了介绍。脲铵氮肥是将酰胺态氮和铵态氮通过特殊工艺复合造粒而成。由于传统氮肥在施入土壤后,酰胺态氮要先转化成铵态氮才能为作物吸收,所以见效慢,而脲铵中的铵态氮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因而见效快,吸收利用充分。铵态氮使土壤呈现酸性特质,抑制了脲酶的活性,抑制了酰胺态氮的转化,从而起到氮素缓释的作用,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脲铵经高温化学反应,添加了硫、镁、锌等多种中微量元素,流失量小,不易挥发,给作物提供了全面均衡的养分。脲铵从科学的角度上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并让经销商有了利润空间。在场的经销商对脲铵独特鲜明的特性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针对脲铵产品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见解,现场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脲铵产品深受参会经销商的认可和喜爱,他们纷纷表示要大力推广这种节能、环保、高效的产品,把它送到更多的农民手中。

  潍坊迪加化肥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传芹代表经销商表达了对华昌化工、对脲铵产品的心声。她介绍说,她与华昌化工脲铵的牵手经历了漫长的等待。脲铵是一种新型肥料,在不明确效果的前提下,她不敢贸然合作。在经过对华昌化工及其他地区的相似产品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她被脲铵产品的优质高效效果、华昌人的务实和努力所打动,最终选择成为华昌化工的合作伙伴。同时她针对目前的肥料市场行情进行了分析,虽然目前市场形势风云多变,但她表示她对脲铵产品有信心,对华昌化工有信心,2012年她要将脲铵肥料好好地推广下去。

  最后,会议进行了抽奖互动环节,几位经销商获得了大奖。会后众多经销商在华昌产品展示区驻足,仔细了解华昌化工的脲铵肥料,并对这种新型肥料的发展表示了充分认同。更有不少经销商在现场就签订了订货合同,表示来年一定会做好推广,让老百姓真正体验到华昌化工脲铵的强大功效。

  新闻链接

  参与制定标准,规范脲铵行业发展

  华昌化工脲铵产品自研制成功及投入市场以来,其高效、环保、营养全面的特点受到经销商和用户的喜爱和认可,也吸引了行业专家和领导的关注,同时在市场上出现了类似的产品,但是品质良莠不齐,影响了脲铵在市场上的推广。行业标准的缺失导致脲铵行业发展缺乏方向,更容易使脲铵产品发展之路越走越窄,甚至被淘汰。

  为了规范行业的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华昌化工作为脲铵产品的研发者从企业自身的责任感出发,积极联合行业专家领导起草制定脲铵行业标准。目前以华昌化工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制定的HG/T 4214-2011脲铵氮肥行业标准已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行业标准对脲铵行业进行了规范,对原材料、生产工艺、出厂检测,产品标识等做了相应要求。行业标准的制定提高了准入门槛,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假冒伪劣的脲铵产品,有效地抵制了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资市场,同时使脲铵产品让消费者用得放心,也为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行业良性竞争,共同做强做大脲铵产品,让更多的老百姓用上优质高效的脲铵氮肥。

  知识链接

  氮素在土壤中的转化与吸收利用

  土壤中氮素的形态可分为有机态氮和无机态氮两大类。土壤中的氮绝大部分以有机态存在,其中大多数是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氮化合物,它们必需经微生物分解,转变为无机态氮后才能为作物利用。土壤中的无机态氮很少,常以NH4+和NO3-形态存在。无机态氮容易从土壤中淋失和挥发,亦能被土壤粘土矿物和有机质固定,所以土壤中有效氮常处于不足状态。

  作物吸收的氮主要是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低浓度的亚硝酸根(NO2-)也可被吸收,浓度较高则对作物有害,土壤中的亚硝酸根很少,对作物营养意义不大。某些可溶性有机氮化物,如各种氨基酸、酰胺及尿素等也能被作物直接吸收,但数量有限。

  酰胺态氮肥如尿素施入土壤后,首先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在土壤中有较大的流动性,且植物根系不能直接大量吸收。尿素分子在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下,转化为碳酸铵,碳酸铵可进一步水解为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铵,所以尿素施在土壤的表层也会有氨的挥发损失。尿素的转化速度主要取决于脲酶活性,尿素在土壤中需要转化为铵态氮以后,才能大量被植物吸收利用,故尿素作追肥时需要提前施用,否则往往会因为肥效发挥缓慢而影响作物生长。

  据统计,我国氮肥利用率在水田为35%-60%,旱田为45%-47%,平均为50%,约有一半损失掉了,所以合理施用氮肥,提高其利用率,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脲铵中N素以铵态氮和酰胺态氮的形式存在,既能够提供速效营养,又通过抑制脲酶的活性起到缓释的效果,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同时添加了硫、镁、锌等多种中微量元素,营养全面,是一种新型氮肥。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