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2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树权威 聚人气 应对钾盐行业挑战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及钾盐(肥)行业分会第六届年会关注行业热点
《中国农资》记者 吴 江

  日前,以“肩负使命、开拓未来”为主题的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及钾盐(肥)行业分会第六届年会在上海举行。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会长吴明钰、名誉会长叶海廷、秘书长王孝峰、常务副秘书长陶连印出席会议,钾盐(肥)行业分会会长李刚就2011年行业发展作了工作报告。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宋显珠以及中华合作时报副总编辑、中国农资传媒总编辑曾峰应邀出席了会议,中国农科院区划所副所长徐明岗、中国农大资环学院张卫峰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此次年会由钾盐(肥)行业分会秘书长刘富昌主持,来自无机盐行业以及钾盐、钾肥行业约2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掠影:聚拢行业人气

  时至年底,国际、国内价格的微妙走势使钾肥行业备受关注,年底会议的集中并没有冲淡钾肥行业的人气。此次年会聚拢了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孟书豪、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段盛青、米高集团长春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庭义、青海省滨地钾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茂雄、青海中信国安联宇钾肥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兵、天津青上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健等龙头生产企业代表,更集中了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钾肥部副总经理郭强、浙江浙农爱普贸易有限公司、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镇华、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等流通企业代表,同时也可以找到中川国际矿业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长明、云南中寮矿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永等境外开发企业的身影。

  作为行业分会的重要工作内容,年会还邀请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刘成林主任、河北工业大学海水利用工程中心主任袁俊生教授、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员鲍荣华、青海盐湖研究所一批钾盐行业学术代表和境外驻华机构代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行政委员会国际关系厅中国处首席代表蔡可珏也到会发言。

  分会工作:侧重树立权威

  在年会上,钾盐(肥)行业分会发布了工作报告和行业运行报告。李刚会长在报告中说,分会会员已经从2010年的118家增加到165家,进一步扩大了分会的代表性,未来分会将侧重代表整个行业,公正权衡钾盐、钾肥行业利益;着重树立在钾盐(肥)行业中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加强与钾盐、钾肥生产流通企业的沟通;并发挥分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企业排忧解难。

  常务副秘书长亓昭英也在行业运行报告中强调,继续倡导国产、境外、进口三部分的有机组合、互相依存,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渠道资源。她说:“目前国内外大型投资机构和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对投资钾资源开发热情高涨。但是,从长远考虑,应当尽快启动‘钾肥自主保障’规划,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加大对钾肥产业长远供给保障的投入。特别是在未来整合方向上,应当根据我国需要,适当进口钾肥,抓紧战略储备的规划实施。”

  关注焦点:需求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针对目前尚不明朗的市场行情,行业人士十分关注供需问题和龙头企业发展规划。对此,很多企业针对行业发展各抒己见。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孟书豪针对供需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公司将依托现有的成熟硫酸钾生产工艺,加快120万吨钾肥项目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国内钾肥供需矛盾。”青海盐湖集团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段盛青认为,目前国内钾肥市场信心严重不足,给市场带来较大压力,后期国内供需将趋于平衡,氯化钾价格有望保持在3000-3500元/吨。

  在未来的自主保障方面,中化化肥钾肥部副总经理郭强提出,建立钾肥专项淡储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平抑国内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同时能够增强钾肥进口谈判话语权和国家对钾肥行业的调控能力;将钾肥储备由企业经营行为上升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更有利于实现国家对钾盐行业的调控,维护健康、有序的行业发展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于近几年备受关注的境外开发,中川国际副总经理闫长明提出建议,中国应当加紧海外布局。在开发中,提倡“国际合作、互惠互利”,避免政治化。同时加强同行优势互补,“抱团出海”,避免恶性竞争。

  此次年会调动了行业龙头力量,综合了钾肥行业生产、流通、境外开发以及技术研发部门等各方呼声,虽然并未达成覆盖行业整体共识、“求得”应对行业困局步调一致的“良方”,但也集中表达了行业不同层面的需求,同时更对未来行业分会工作的“中和”能力提出挑战。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