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2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磷复肥形势迷离 亟待政策撬动

《中国农资》记者 赵光辉

  本期嘉宾新惠农农业生产资料(北京)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孙建文

  (1988年至2010年先后在贵化、中化从事磷复肥营销和管理工作)

  嘉宾观点:

  近期国内磷复肥市场估计仍以观望僵持为主,后期价格趋势应以震荡为主,企业和经销商都急待国家政策的明朗。但从长远看明年很难维持现在的高价位。

  磷复肥市场未脱迷离

  《中国农资》记者您是如何看待目前磷复肥市场这种成交低迷的现状的?

  孙建文:不久前结束的西安磷复肥产销会并没有解开磷复肥后市的迷雾。会前二铵企业大幅降价对市场稍有撬动,但又被不时传出的关税政策调整传闻降了温,经销商信心受挫,磷复肥企业纷纷采取计息、保底等措施但收效甚微;加之国际金融大环境恶化的影响,国际化肥市场不断走低,需求减少,使国内原本低迷的磷复肥市场更加迷离,进入了相对停滞的霜冻期。

  究其原因,一是国内磷复肥产能严重过剩且产能不断扩大,在国内需求没有放大的情况下使得行业竞争愈演愈烈。近几年出口成了疏导产能的主要途径而且是唯一出路。据统计,磷酸二铵2008年出口量占当年产量的10%,2009年出口量占到19.69%,2010年更升至34.29%;而2011年二铵出口量下降,但重钙和氮磷二元素复合肥的大量出口使国内磷复肥企业产能得以释放,同时也带动了磷酸一铵和氯化铵的销售和价扬。目前磷复肥企业尤其是复合肥企业开工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依赖出口。二是淡储旺销模式运作的结果往往是淡涨旺跌,经销商近年都受到了伤害,心有余悸,不敢大量备货,多以随用随采的方式为主。三是国家宏观紧缩的政策下,操作资金成本提高,经营风险加大。四是目前复合肥市场报价与二铵的性价比有较大空间,这是造成国内复合肥冬储不利的一个主要因素。二铵与复合肥有一定的替代性,二铵价格低,就会对复合肥形成替代,这在二铵、复合肥的共有市场华北和东北会有所表现。

  出口不会形成价格支撑

  《中国农资》记者:您对磷复肥的后市如何判断?出口政策的调整是否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孙建文:综合来看,近期国内磷复肥市场估计仍以观望僵持为主,后期价格趋势应以震荡为主,企业和经销商都亟待国家政策的明朗。但从长远看明年很难维持现在的高价位。一是前期工厂纷纷停产检修,减产保价,但随着工厂检修结束,产能必将放大,产需矛盾会有所体现。也就是说产能过剩的基本矛盾还将长期存在;二是目前化肥及原料的市场价格是近十年来的第二高位,主要是出口国际市场价格的推动,以及前期进口硫磺价格的成本的支撑。而目前氯化铵、硫磺、矿石已出现下跌迹象。

  当期大家期待的是国家出台怎样的关税政策?但这也只是解决国内经销商的信心问题。如国政策封死,则必然打压国内市场;即使国家关税政策留有活口,欧债危机的蔓延也会影响国内的出口量。目前二元素复合肥、保税尿素的出口价格已有不小下降。因此,明年的国内出口至多是量的释放,而不太会形成价格的支撑。出口的依赖作用会明显降低。

  利好依然存在 厂商联营是出路

  《中国农资》记者目前的磷复肥市场是否还有一定的利好因素?企业应如何去应对?

  孙建文:当然对磷复肥行业的利好因素也一直存在。一是国家扶持三农政策不变,国家淡储量增加;二是企业库存量低,暂无销售压力。三是复合肥企业一铵等原料库存低,后期生产有较大需求;四是东北经销商春季二铵存货大多转出口,无积压库存;五是全国南北春耕备货在即,加上春运可能的影响,过迟备货将不排除春耕用肥时,区域性的缺肥,导致局部价格上涨。我认为时下厂商上下游联营应为规避风险、稳健经营的有效办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