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1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钾肥篇——中国钾肥产业迅速崛起


  李宏祥
  马宏龙
  张志新

  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李宏祥:

  供需双方应建立诚信、交流、储备机制

  复合肥是二次加工企业,对上,厂家希望进购优质价廉的原料;对下,也要提供好的产品。因此充足、价格稳定的钾肥资源对于稳定化肥产业链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是缺钾国家,但是到2010年国内产量已能满足国内消费量的50%。我们希望钾肥价格能够稳定,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间,由于钾肥价格快速上涨,我们好多企业前期订的合同毁了单,迫于无奈,原料涨得太快,让我们很被动。作为复合肥企业,我们的价格不能像钾肥、二铵那样去提价,这样经销商接受不了,农民更接受不了。

  建议供需双方要建立三个机制:一是诚信机制,供需双方要达到和谐,量多量少根据需求,这样也便于让复合肥企业与经销商能建立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二是交流机制,如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从去年开始,定期让国内的16家企业一起开会,我们山东省氮肥协会一季度就会交流一次,定期沟通、互通信息,这样对于价格稳定也很有好处;三是稳定的储备机制,国家也在搞肥料淡储,让生产与使用企业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储备机制,以解决生产的连续性与季节使用性之间的矛盾,同时还可解决资源处于偏远地区与消费处于平原地区的物流矛盾,从而加强供需之间的合作。

  2008年以后,由于钾肥价格太高,我们会减少使用甚至不用钾肥,让钾肥企业降价是不可能的,因为作为二次加工企业,我们也要考虑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如果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能力,肯定会影响到我们的产品销售。

  合作共赢的核心就是价值链的提升问题,我希望钾肥供应企业赚钱要稳定地赚。

  天脊集团供销公司副总经理马宏龙:

  加强行业自律 诚信经营企业

  目前化肥行业市场放开以后过度繁荣,存在着很多的隐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资源的过度消耗。如肥料二次加工,造成很大浪费,部分地区过量施肥,生产企业过度追求高浓度肥料等,使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造成浪费。

  其次是农资行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本来我们就是高耗能的行业,而且进入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占用的人力资源也在无限膨胀。从当前磷复肥的规模来看,农资流通已是一个很大的军团。

  三是农资产品的物流成本浪费严重。目前市场活跃,化肥产品处于无计划的流动状态,必然增加很多物流成本,这些成本都转嫁到农民身上,影响到农业,这当然会影响行业的发展。

  四是企业重营销,轻服务,甚至误导消费者。很多时候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创新只是为了市场营销的需要,而不是农业生产需要出发,这也是当前的一个误区,所以一定要从农业需求出发。

  我们一定加强行业要自律。从诚信与道德层面来经营企业,如果这个问题抓不好,完全从企业自身利益考虑不利于行业的发展。还有就是强化农化服务,实实在在为农民做点工作,我们天脊集团是支农企业,得让农民说了算,不是由哪个企业说了算,这样我们的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芭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志新:

      企业发展离不开品质和服务

  企业不能仅仅站在生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是要站在食物链上去思考企业的发展战略。时下为什么许多人反映施用化肥种出的瓜不甜、菜不香?说到底还是与我们植物营养有关系,作为化肥生产企业,让农民耕种的农作物做到缺啥补啥,这是每个企业的责任,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化肥产品不能仅仅去做形态的创新,而是要从作物营养健康上去关注。这样我们产品才会有生存空间。同时要加强农化服务,从物化产品向服务型产品转型。目前许多企业的农化服务还是粗放的、松散的,因此服务模式化也是一种趋势。如芭田这几年,提出肥料+服务+设施,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资源,而且提高了作物的品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