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磷肥篇——中国磷肥产业并非“亚健康”


  方劲松
  刘晓霞
  杨华锋
  张科成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方劲松:

  减少投机心理  该出手时就出手

  关于后市预测这个话题讲起来很容易也很难。说容易,因为大家各自都有各自的观点;说难吧,如果想取得共识,准确去预测的话,很难。举例来说,10月下旬,云天化超过10%的大幅降价,给整个市场形成很大的一种恐慌,大家希望在磷复肥会上得到一个准确的消息。云天化率先降价,打乱了大家的部署。产销会上,二铵3100元的/吨价格被证实了,你拿不拿货?3100元/吨会不会继续往下跌?总是互相之间在打听。去年磷复肥会上,我们讨论最多的是二铵和一铵的出口,一直没有涉及氮磷二元肥的出口,没想到短短一年时间,氮磷二元肥出口量这么大,这完全归结于国家政策的纰漏,可能是这个产业的确是产能过剩,急于寻找出口。明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也会对行业带来一些波动,今年这种情况下,我个人建议,减少投机心理,不要过多关注价格,任何企业很难在最低价去操作,该出手时就出手。

  湖北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华锋:

  允许企业适当出口  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的磷复肥产能过剩,是一种落后的、分散的过剩。磷复肥产业当前遇到的难题,应该就是成本上涨。2008年的时候,大宗商品价格高度上扬,价格狂飙,但是那个时候,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产出比增长也是差不多的,磷复肥企业还感觉日子好过些。今年以来,原材料涨价幅度非常之快,产品涨价却乏力。同时,国家政策对农产品、食品控制很严,对粮食价格没有放开,导致这个产业产品的原材料与国际接轨,但产品又与国内接轨,对我们压力很大。

  磷复肥出口在很大程度上给产业产能过剩带来一定的缓解,也是有一定好处的。总体来说,磷复肥企业的原料,硫磺依赖于进口,硫磺价格并不取决于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和中国化肥价格,而取决于国际化肥价格和国际的粮价。我们花高价从国际市场上采购硫磺,生产出高成本的磷复肥,如果被迫要求在国内消化,与国内肥料及粮食价格匹配来销售,我们的企业撑不住,撑不住的结果就是减产、限产,这样一来,国内肥料价格就降不下来。最好的办法还是国家实施一种严格的管控,无论实行配额制还是窗口期管理,允许企业适当出口一部分,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陕西农科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科成:

  跟着大企业走  流通企业的日子就不会难过

  作为中小型流通企业,农科的基本思路就是:傍大款,走正道,诚信经营,管好网络,搞好服务。近年来,化肥市场起起伏伏,价格高低曲折,对流通企业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今天存在,未来会一直存在。市场的整合,市场的进步,对所有的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农科经营,只有一个思路,坚持就是胜利。国内几家大型磷复肥企业的集中度比较高,这些企业引领了中国磷复肥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他们的政策就是中国磷复肥的政策,他们的策略就是中国磷复肥的策略,跟着大企业走,流通企业的日子就不会难过。

  成都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刘晓霞:

      通过产品创新可以解决产能过剩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大家想了很多办法,其实一个思路就是开发新型肥料,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第二个是适应现代设施农业,适用于水肥一体化系列的产品;第三是把有机肥和无机肥系列合起来做。为了应对行业的这种亚健康,企业都在做一种创新的思维,有的是在营销模式上创新,有的是在服务模式上创新,有的是从产品结构上创新。作为新都化工来讲,主要是从产品结构上创新。

  我做几个方面的呼吁:第一个,生产企业一定要真心为农民,真心为农业,真心为这个行业发展,不要玩一些概念玩过火了。我们的新型肥料,都在提,提得很多,新型肥料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推广,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开发,不是想象的那么给农民带来效益,生产厂家一定要自律。第二个,我们农资经销企业,要自觉地抵制这种炒作概念的企业与产品。第三个,我们国家的监管部门,一定要真正实施起监管职能,对弄虚作假、玩概念的,一定要加强监管,真正为农民、为行业发展服务。

  什么时候拿货,我们的厂家也好,经销商也好,谁都想面临这个问题,但我想谁也没法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观点,如果做复合肥,一年几百万吨,采购几十万吨尿素,连100块钱风险都不敢承担,是不行的。第二个观点,价格真正到了底部的时候,永远都拿不到货,永远都采购不到东西。作为我们厂家来讲,作为商家来讲,100块钱的风险都不敢承担,怎能操作市场。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不要过分地纠结,最好是有风险大家共担,有钱大一起赚。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