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磷肥篇——中国磷肥产业并非“亚健康”


  何浩明
  李如岗
  陈忠华

  磷肥行业在近几年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产能过剩、成本高企、备肥规律失调以及结构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当主持人提到“如何让磷肥产业不再失眠,摆脱亚健康状态”的问题时,瓮福集团董事长何浩明的观点掀起全场论坛的高潮,他首先否定了中国磷肥产业“亚健康”的说法,提出我国磷肥的产业为健康发展,只是现在的集中问题是产能过剩,同时他还呼吁国家要审时度势,适度调整出口政策,给予磷复肥行业适度宽松的出口政策。

  在本次论坛中,产能过剩是大家一致的观点,然而产能过剩对于市场的影响如何,嘉宾持有各不相同的观点。无论是从农民利益考虑还是从企业角度出发,国家都应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出口政策,尽量做到两者兼顾,这才能让国内磷肥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也才能最大的发挥国家调控的作用。

  核心话题

  磷复肥产能、出口及成本;磷复肥的创新、发展规划。

  瓮福集团董事长  何浩明:

  产能过剩是行业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

  我觉得当前的磷肥行业用“亚健康”来说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发展滞后、停滞、效率低下、开工率低才算亚健康,从中国磷肥企业的开工率、发展速度、投入来看就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行业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而不是亚健康。市场经济,就会有过剩,没有过剩就不存在竞争,就不会带来进步。磷肥行业会很健康发展的,因此,瓮福集团及我本人对中国磷化工发展充满信心。

  一个行业健康的标志,产能是其重要的参考标志,中国现在的磷化工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无论从装备、技术还是材料,都走到了全球磷化工行业的前列,我们引领世界磷化工的风潮只有一步之遥。好多发展中国家,尽管具有资源优势,但他们的技术,装备、新产品开发很少,达到中国现在的水平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磷肥行业的恐慌一定程度是政策引起的。因此,我们呼吁国家要审时度势,适度调整出口政策,给磷复肥行业适度宽松的出口政策。

  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如岗:

  要客观评估磷肥出口对国内的影响

  如今,磷肥原料成本涨幅已经超过了产品价格涨幅,企业成本压力前所未有。同时,我们缺乏硫磺的定价权,因此,未来几年内,预计原料成本压力依旧较大。

  磷肥的出口的基本原因,就是国内的产能严重过剩。受到供求关系的制约,化肥行业通过提价来转移成本是很困难的。同时又受政策的制约,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也不支持化肥合理涨价,在国内不能消化的前提下,我们只能通过出口转移高成本的压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经营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磷肥出口是国际化经营的一个先导和基础,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化经营层次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举措。我们要正确地、客观地评估磷肥出口对国内的影响,适度出口不会影响国内磷肥供应,适量的出口,也不会拉升国内的价格,不能片面夸大磷肥出口的影响。有几点政策建议,首先磷肥出口应该用一个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办法来治理,要化解结构性矛盾,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既要有短期的措施,又要有长期的战略安排。从中长期政策来看,通过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促进我们的产业升级,这样就可以减少基础型、资源型化肥产品的出口。同时增加一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端产品的出口,加快消除过剩的产能。从短期政策目标来看,应该允许企业适度出口。

  贵州开磷集团营销公司副总经理   陈忠华:

  行业没有绝对产能过剩

  对于产能的问题,我非常赞同中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德强的观点,即产能应该划分为稳定产能、无效产能和弹性产能这个观点,没有绝对的产能过剩。比如说,用肥旺季来的时候,肥料供应就非常紧张,经销商拿不到货,这样的产能过剩就具有弹性了。

  二铵和尿素在经营方面是有区别的,二铵更多的是区域代理、品牌代理、管道销售,和流通企业的关系贴得更紧密一些,销售的责任感更强一些,市场的影响因素太多,受政策、天气、成本、竞争对手的因素影响较大,我认为,该拿货的时候就拿货,并且有计划地拿货。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