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的南京,正值新绿勃发,生机盎然。在中化化肥江苏分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2011年江苏农资峰会”上,记者结识了峰会企业嘉宾、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国,并对他进行了专访。
李卫国,河南焦作人,上世纪80-90年代先后在武汉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攻读。90年代初怀揣梦想南下广西,开始了农药领域的创业之旅。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专门从事农药制剂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已经是全国最大的水稻农药制剂生产企业,在水稻上有250多个登记产品;旗下控股9家企业,分布在广西、江西、河南和贵州等省区。李卫国说,近几年,广西田园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出了“领航中国高功效农药,领航中国高功效植保”的战略目标。
高功效为时代所需
广西田园战略目标的提出源自李卫国对中国农业的观察和对中国农民的感情。他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现在农村劳动力价格越来越高,这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在广西,请人打一桶农药要10元,一亩地要20元。原来整体成本上农药占的比重高,现在人工成本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农药使用中如何节省劳动成本成为农业生产的内在需求。他问道,在中国什么活儿最苦最累?就是农民背着药桶打药。在广西,到了甘蔗生产旺季,到甘蔗田里打药是很辛苦的。一人一天累死累活也只能打五六亩地,头上艳阳炙烤,地上农药熏蒸,打完药农民都会浑身发痒。因此,谁能让农民减少打药次数,就是在高功效农药、高功效植保领域做出贡献,就是功德。
正是基于这种眼光和责任,李卫国说,近两年广西田园紧贴市场变化,一直致力开发高功效、省人力的农药,实现高功效植保。首先,他们下大力气研制低容量农药、超低容量农药,这是近两年广西田园的重点发展方向。新开发的超低容量叶剂,一亩地只要打200毫升,大大节省农民的劳作时间,降低了劳动成本。第二,开发了新制剂,如热雾剂,还研究农药的减量。现在热雾剂和高功效药械配合,过去一亩地施农药要打两桶水,现在一桶水要争取能打两亩地,甚至更多,农民一人一天可以打100亩,并且不用背水。第三,研制药肥合一产品。把药肥功效合一,把农民的两道工序整合到一起。如把药和底肥一起施下去防治稻飞虱,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农民而言,效率就是效益。第四,研发控制释放药肥。这两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湖南、江西、广西和贵州发生较厉害,还有加重的趋势。今年广西田园一直在试验推广这方面的新产品。其中从贵州大学引进的专利产品毒氟磷,可以有效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
广西田园还在药械研发、创新上倾注心血,为农民推出更节省、更舒适、更人性化的新产品。李卫国高兴地说,广西田园配套开发了新的细雾剂喷头、扇形喷头,今年这两个喷头都申请了国家专利。他说,像二蛾螟、稻飞虱,这些害虫麇集在作物根部,这就需要农民弯腰打药,很辛苦,效率也低。广西田园研发的喷头,一个打上面,一个扇形喷头安装位置往下移,农民不用弯腰就能打下面,大大方便了操作,减轻了劳动强度。
在水稻农药领域独占鳌头
李卫国介绍,广西经济比较落后,广西田园在刚起步时,就选定中国南方最大的粮食作物水稻作为主攻目标,下功夫找那些在水稻上效果好的农药产品。那时候他们没条件强调技术含量,就在农药使用方法上下功夫,务求通过这些研究、实验、改进使农药产品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2005年,南京周边地区稻飞虱大爆发,虫子多得直往人脸上撞。那年广西田园从安徽化工研究所购买的一个产品虱蚜比克在南京周围用得非常好,原因就是他们在叶面沉降性能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改进。2007年,安徽稻飞虱大爆发,广西田园经过反复试验,掌握了最有效的配比、使用方法,所以田园的农药产品在安徽热销,还喊出了“虫子不死,我死!”的口号。到2008年,广西田园的这个产品在全国就推开了。李卫国总结说,农药在使用量、使用方法上搞对头,效果的提升也非常明显。
广西田园目前在水稻领域的贡献和地位得益于他们多年来在水稻农药领域坚持不懈的细致的研究工作。李卫国说,现在我很信这句话:企业的价值就在顾客的流程。我们做农药一定要对农民种地的过程有深刻的认识,从浸种、育秧到防病虫害,我们都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除前面介绍的五项开发研制外,他们还一直关注农药助剂的应用。他介绍,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不同种植结构,就要用不同的药,还包括使用农药时不同的配制细节。比如国家对农药不测配完药的水表面张力,就是说对此没有要求。广西田园通过实验发现,水表面张力也是一个影响农药效果的因素。李卫国说,在水稻上,配完的药水水表面张力在30以下,效果就特别好。
正是这些日积月累的研究、试验,以及创新、发明,广西田园在中国水稻农药领域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产品和研发优势。
责任和效益统一起来
江苏作为全国最大的农药产销地,在广西田园创业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李卫国很有感情地谈到,广西田园在起步时就是得到南京化工企业的人才支持,与红太阳的关系也很好,才一步一步发展起来。
现在做企业都会遇到一个问题:是责任重要,还是效益重要?李卫国表示:广西田园的理念是要把责任和效益统一起来,一要为股东创造回报,二要为员工谋求福利,三要为社会做出服务和贡献,这三者一定要和谐地统一起来。他说,如果农民用田园的产品感觉性价比不好,就不会再做回头客,市场怎么扩大;如果经销商不赚钱,企业也不能越做越大。任何一个越做越好的企业,从外部看一定能给农民提供性价比好的产品,也一定能让经销商赚到钱,这样的企业才能发展。
李卫国说,未来农药经营渠道是个有很大挖掘空间的“富矿”。现在农药行业想在原材料上降低成本越来越难,像今年农药原料肯定要涨价,但在流通领域,还有很多改进、提升的环节。2009年广西田园调查了100个农药经销点,发现在每年3月到9月的七个月旺季中,他们的货物在经销商处平均停留58天,在零售点平均停留49天,总共要停留107天。存货多了,造成大量浪费:一是退货多,年底的呆坏产品也多;另外就是大量产品沉淀的背后是资金的沉淀、停留,这些资金这样是不赚钱的。为什么产品要在仓库中停留100多天?李卫国分析,主要是农药行业信息化程度不够高,经营理念上还有待提升。把那些造成大量浪费的环节改进、改善好,就能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
谈到广西田园未来的发展,李卫国说,下一步我们非常重视国外一些专利过期产品在国内的引进和推广,目前正在筛选;田园还在尝试与国内高校合作农药的创制,要不断推出新品,比如与广西大学合作研制的防病毒产品,还做出了几个新的化合物、杀菌剂。他说,农药的开发创制费用并不像有些人讲的占企业销售额那么高的比重,田园今后的定位是要做国内最大的专利原药,将向江苏、山东等有人才资源的地区寻求合作。
李卫国认为,高功效植保需要把低容量、超低容量等农药新产品和先进的药械结合在一起。作为广西田园高功效植保战略目标的一部分,田园正在考察、试验、推进直升飞机与超低容量喷雾结合的施药技术,目前正在与南京、西安等地无人驾驶直升飞机研制单位开展技术合作。他说,未来我们计划组织上百架飞机组成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三月从广西一路北上,到湖南、湖北、江西,九月再回到广西打甘蔗,一年可以工作十个月。设备利用率高了,完全可以实现产业化运营。
小型无人直升机在蓝天碧野中喷洒农药,那将是中国农业一道新的诱人的风景,记者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