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伊始,在进入“十二五”开年之际,记者走近“祥云”,这里的景象令人惊诧。在“祥云化工”厂址一侧,一个崭新的“祥云”正在雄起。在营销公司内,一群生龙活虎的小伙子们聚集在一起,精神抖擞、充满生机。
“大祥云”构架日渐清晰
“祥云”实施多元发展、多腿走路,经过几年的规划建设,着力打造的几大板块,已经全面开花,并结出硕果。
——胡华文
近几年,在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华文的不断谋划和调整之下,“祥云”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递增,不仅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祥云化工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祥云”投入近3亿元,建设了24万吨磷铵、20万吨硫酸、15万吨磷酸、30万吨复合肥等四大主体工程,使“祥云”的硫酸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成为全国硫铁矿制酸第二大企业,磷铵生产能力达到65万吨,在全国排名第二。
作为企业发展的后备力量,为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祥云集团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他们配备充足的硫、磷矿资源供应,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的需要,抢占了资源为先机。他们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成立了湖北广原化工集团宜昌中低磷开发有限公司,拥有年产磷矿60万吨的选矿能力;公司旗下的宜昌楚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可生产黄磷2.3万吨、磷酸4万吨、三聚磷酸钠3万吨,六偏磷酸钠1万吨,并可年开采硅矿10万吨;利川市白果湾硫铁矿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硫铁矿石资源储量1783.7千吨,共生煤炭资源储量979.1千吨;“祥云”还与宜昌兴发集团联合开发矿山,投资武穴松阳磷钾矿,这都为祥云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经济危机和化工行业面临的局势给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但是,“祥云”发展的脚步没有停下来。2008年下半年,“祥云”又投资近16亿元,征地1000亩,启动再造“新祥云”的步伐。目前,新厂区建设稳步推进,并接近尾声。预计新区建成后,将实现销售收入26.25亿元,利税2.6亿元。2009年9月,“祥云”又在山东曹县投资2.6亿元,建设年产50万吨复合肥项目,一期项目已于2010年竣工投产,二期项目规划也已经启动。预计“十二五”初,祥云集团的总体销售收入将达到65-70亿元,“十二五”末,祥云集团的总体销售收入力争突破100亿元。
一个企业的恒久发展在于蓄势不竭的动力。但是,有些企业是以透支生命力为代价,而“祥云”的发展,并没有预支发展动力。
思想动力提速“祥云”大发展
“‘十二五’期间‘祥云’的盘子是100个亿,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如何调整员工的思想和内部机制,这是实现总体销售收入100亿元的重要保障。”
——胡华文
“经过几年规划,祥云化工磷矿版块的优势已经突显出来,并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发挥效益。但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在于人,在于‘祥云’发展的实践者——全体员工。”胡华文认为,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将人的主观能动性纳入视线,也就是说,精神境界和人文情怀同样是影响企业发展速度和质量的重要一环。“‘祥云’面临企业全面提升的关键期,员工思想也要与时俱进,全面更新观念。要把员工的观念进行全新地调整,调整为适应‘祥云’大发展的视角和层次。”
“祥云把对待客户的观念引入到了员工层面,员工必须认识到,在祥云是为自己工作,企业只是对工人的工作实行客户化管理。”胡华文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积极、消极和被动的差距,就像我们自己一样,只要有信念,只要是我们想干的事,无论多么艰难、痛苦,也是幸福的。要让工人把心态全部改变,他们就会全力以赴地工作。”这也正是“祥云”着力打造的人文文化。
企业文化的塑造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胡华文认为,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应对行业更加激烈的竞争,祥云化工在不断加大产品投入的同时,着力加大人力资源建设。2010年以来,祥云公司对员工全面推行“军队+学校+家庭”的管理模式,培植广大员工“祥云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团队意识,激发祥云人“我为祥云献青春,献完青春献终身”的工作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