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3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清淡

河北省涉县天铁集团炼钢厂 刘玉凯

  去年的清明,我又看见了她,多年不见,她似乎还是原来的样子,干瘦、沉稳、说话不紧不慢。她攥住了我的手,目光中流露出的是一个长辈对晚辈的慈爱。她说,不知道为什么,这阵子我老想你们,想得心慌。她垂下眼帘,虽然我看不见她内心情感的流动,可是我知道,这些话是发自她内心深处的,没有虚假,也没有做作。

  说起来,她应该是这个家族中年纪最大的人了。前后两院的人排排队,没有谁能排在她的前面。即便是辈分大一些的年纪小一点的人,也没有了。

  八十岁,耄耋之年,连她自己也说,从来没想过活这么大年纪。

  她是这个家族的长女,也许因为柔弱的身体和低调的性格,她的作用并不怎么突出。在我的印象里,她每次回娘家,总是上午来,下午走。如果娘家没有什么事情,连午饭都不吃就早早地赶回去。她的做法常常为大家所诟病,都说回娘家哪有不吃饭就走的,是娘家的兄弟们管不起饭吗?还是娘家的兄弟对她不好?但她不管别人怎么说,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做法。多年后,我偶尔与她聊天,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才对我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她说,家中兄弟多,虽然是冲父母去的,可是在哪个兄弟家吃饭,是很费脑筋的,弄不好就会惹出不团结的事情来,一顿饭算不了什么,可是让兄弟们之间有了矛盾,还不是得不偿失?我惊讶于她对世事的洞察,而那时因为这样的原因惹出的兄弟之间的矛盾在农村并不少见。仔细想想,那时候,她还真是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无论是谁,对她都恭恭敬敬的,好像她只是一个影子,飘在每一个人的身边。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去给她拜年。年前就定好的日子,然后我们几个兄弟如期而至。先是她带我们去给她的街坊邻居拜年,每去一家,她都显得很兴奋,大声的对人家介绍着我们是她哪一个兄弟的儿子,似乎不这样就显示不出她娘家人丁兴旺。后来她给我们做好吃的饭菜,一样的饭菜,在她那里却有不同的味道。告别的时候,她常常会送我们到村口,站在那里,一直看着我们走出老远。直到现在,远离她都多少年了,每年春节给家里的兄弟们打电话,我都会问他们去给她拜年了吗?初几去的?放下电话,我的心里都空落落的,仿佛有很多未尽的义务,具体是什么义务却又说不出来。

  她不怎么讲究吃,也不怎么讲究穿,似乎每次回去与她相见,她都是那一身灰色的老式对襟上衣,裤子是自己做的,鞋也是布鞋。对我们的质疑,她说,习惯了,不好改了。如果我们再问,她会说,每个人对享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天天吃大鱼大肉并不一定就是享福,只要自己喜欢,就是享福了。

  她的理论常常让我认真地反思,也许人生真的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平平淡淡才是真。可是参透这一点,对于我们活着的每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艰难!

  原来,我每次给她一点钱,她都拒绝,无论你怎么说,她都是一副坚决的样子。她常说,我要钱干什么呢,吃喝自家地里都有,花不掉的。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我再给她钱的时候,她已经不拒绝了。我没有探寻过这方面的答案,也许她意识到了什么,尽管这样的“觉悟”对我们来说,来得晚了一些。

  她有一儿三女,生活虽然不是一帆风顺,却也是平常人家的鸡毛蒜皮,伤不了什么筋骨。儿子有本事,早早就搬到县城住了。要她去,她摇头,说舍不得自己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后来大队上修路,拆了她老房子的院墙,只留下三间老北屋。本以为这次她会搬走了,可她依旧恋着老房子,说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年轻时,不想给父母兄弟添麻烦,年老了,却又想着儿女。她这一生,似乎都在逃避着,逃避得让人心疼。

  过了2011年,她就八十三岁了,她的身体依旧如昨,干瘦、沉稳、说话不紧不慢。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