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钾肥进口、流通、服务的一支“铁军”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中国钾肥供应纪实
《中国农资》记者 赵光辉 通讯员 中化化肥 马 镐 钾盐(肥)分会 张洪满

  中化肥美特营业场面。
  由于中化化肥在保障国内钾肥供应方面的突出贡献,2009年,国资委授予中化化肥钾肥事业部 “中央企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编者按:

  农业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钾肥对中国农业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半个多世纪以来,为服务农业这个“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中国钾盐钾肥人从国内和国际两条战线,为钾盐、钾肥的勘探、开发、生产和贸易进口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青海高原戈壁盐湖上、新疆罗布泊盆地里,为中国摆脱钾盐钾肥对外依赖,那些打破戈壁荒原亘古宁静的身影一直在默默耕耘,奉献着青春与生命。如果说他们的筚路蓝缕、艰苦卓绝昭示着中国钾盐钾肥人不屈不饶的开拓、奋斗精神的话,那么,有这样一群人,在波诡云谲的国际钾肥市场上,用自己的智慧与辛劳保证了中国农业对钾肥的需要;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一直承担者中国钾肥市场份额70%的进口供应。他们在国际市场的纵横捭阖、折冲樽俎,同样惊心动魄、可歌可泣。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就是后者的代表。它一直在钾肥进口国际战线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在保障中国市场钾肥供应,提升中国农业“钾肥观念”,改善中国土地缺钾状况,整体提高化肥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人们常把中化化肥比喻成中国化肥、钾肥供应的“国家队”、“主力军”。在记者眼里,他们更是一支拖不跨、打不烂,经得起辉煌,也扛得起重压的“铁军”。因为是“铁军”,所以才历时半世纪,横跨进口、流通、服务三大领域,为中国钾肥供应、为中国农业安全书写着奋斗、奉献与忠诚!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化肥)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农业板块的旗舰企业,是中国农资行业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目前,中化化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化肥流通企业,连续三年销售突破1500万吨,连续多年保持中国第一的市场份额,在保障国内化肥稳定供应、服务三农方面发挥着骨干和主力的作用。特别是中化化肥主营业务之一——钾肥,更是在保障国内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恪守使命

  发挥国内钾肥“市场稳定力”

  我国钾资源储量较低,虽然近年来开发速度加快,但可持续保障度不足。据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氯化钾基础储量约4亿吨,仅占全球氯化钾储量的2%左右,且主要是液体矿,其中95%分布在西部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北洼地。

  当前国内钾肥产能扩张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目前国内每年400万-500万吨的产量,相对于国内1000万吨左右的年需求量来说仍显不足,钾肥的对外依存度仍在50%左右。据海关统计显示,我国近几年的进口数量为:2003年623万吨,2004年718万吨,2005年883万吨,2006年705万吨,2007年941万吨, 2008年514万吨,2009年198万吨,2010年524万吨。

  我国钾肥资源储量和产量较低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依靠一定量的钾肥进口才能保障国内钾肥供应。钾肥的供应安全直接关系到中国农业的安全,为保证国内钾肥供应资源和价格稳定,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商务部从2005年底开始建立“政府指导、商协会协调、企业联合对外”的钾肥进口价格联合谈判机制,以达到“一个声音对外”,争取最大国家利益的目的。联合谈判机制避免了多头谈判、多头对外、缺少政府主导和商会协调,易于被外方各个击破、趁机不断抬高进口价格的风险。根据国家海关总署和商务部的统计,中国2007年进口钾肥平均到岸价格每吨243美元,同期印度价格为275美元、东南亚地区价格为350美元、巴西价格为350美元。2008年我国进口价格虽然每吨上涨到600-650美元,但也明显低于同期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价格,这些地区进口价格都超过每吨1000美元。2010年中国进口价格为325美元,同期印度价格为460美元。2011年1月联合谈判企业在联合谈判机制的指导下,抓住机会与供应商达成400美元的进口合同,再次确保了我国钾肥进口全球市场价格“洼地”的优势地位,为减轻农民种植投入和企业生产成本奠定了基础。

  中化化肥作为钾肥进口的主渠道,以一个国有骨干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始终恪守保障国内钾肥供应稳定,力保中国钾肥进口低价区地位,维护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的使命。中化化肥凭借多年来在钾肥进口贸易、钾肥国内流通领域的经验同加拿大钾肥公司、白俄罗斯钾肥公司、阿拉伯钾肥公司等主要钾肥供应商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在进口谈判中充分掌握国际、国内市场的相关情况,为国家钾肥进口努力争取最优质的货源和最优惠的进口条款。

  2001-2010年的十年间,中化化肥累计进口钾肥超过3000万吨,为保障国内钾肥稳定供应起到了关键和决定作用。特别是在2003-2008年,国内复合肥行业产能快速扩张、钾肥需求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中化化肥通过稳定增加海运钾肥进口、大幅增加边贸进口等方式保障国内钾肥供应稳定。中化化肥2005年6月在香港上市后,通过吸纳加拿大钾肥公司PCS资本,加深与国际钾肥供应商的资本合作,进一步稳定了优质钾肥货源的进口渠道。正是由于中化化肥在保障国内钾肥供应方面的突出贡献,2009年,国资委授予中化化肥钾肥事业部 “中央企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钾肥价格大幅下滑,中化化肥本着对国家、对政府、对农民负责的原则,并没有大量甩卖以降低经营压力,而是坚定地把高成本库存作为与外商谈判的筹码。在近一年没有新增进口的情况下,中化化肥有节奏地释放战略库存,始终保证国内钾肥稳定供应,为联合谈判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在年底抓住机会,以净价325美元到岸价的条件结束谈判,把握了最终的定价权,使中国再次成为全球钾肥市场价格最低的地区。

  打造一流分销、物流网络

  提升钾肥“流通保障力”

  中化化肥是中国最大的钾肥进口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钾肥供应企业。

  中化化肥建立的面向基层、国内最大的农业投入品分销网络体系,覆盖了约占全国90%以上的耕地面积,形成了“总公司-分公司-分销中心”三级保障、服务体系;同时,通过“港口配送中心、内陆大型分拨库、区域配送库”相结合的形式,其仓储物流可以覆盖全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能够及时进行物流前移,为农资产品供应提供支持和保障。凭借全面覆盖的分销、物流网络,中化化肥在钾肥流通领域建立了基层分销和工厂直销相结合的物流保障体系。

  在工业钾流通领域,中化化肥在国内首创了工业钾直销模式,使中化化肥和以钾肥为原料的化工企业实现对接,直接销售终端、服务终端,降低下游生产企业的原料成本;在农用钾流通领域,中化化肥依靠自身网络和各省农资公司相结合的流通渠道保障农用钾供应稳定。中化化肥积极下沉销售网络,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从而降低终端销售价格;同时,综合利用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农药等多产品线综合经营的优势,创新农资产品一站式购齐服务,建设“肥美特”(Fert-Mart)农资仓储超市体系,扎根农村市场,进一步提升农资产品综合保障和农化服务能力。

  构建农化服务体系

  提高钾肥“农业贡献力”

  中化化肥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农用钾肥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由于农用钾肥在保证农产品品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化化肥根据我国南方和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土壤普遍缺钾的状况,早在70年代初便从加拿大引进天然矿质的红钾。在南方八省主要农业区,经过近40年的推广示范施用,中化农用钾品牌已深入人心,成为农民不可或缺的农业生产用钾的首选。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