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打造专业农资新物流

万庄农资物流2011举行新春团拜会

  上图为:河南万庄化肥交易市场的优秀员工在团拜会期间进行宣誓,用专业的农资物流服务为新农村流通贡献力量。
  左图为:万村千乡授牌仪式,河南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杨树齐(左)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的牌子授予万庄化肥交易市场董事长赵慧清(右)。
  上图为:中石油西北销售公司(左)与河南万庄化肥交易市场代表(右)进行物流服务签约。
  上图为: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左)与河南万庄化肥交易市场代表(右)进行物流服务签约。

  近日,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郑支行和万庄化肥交易市场共同主办的“2011年新春团拜会暨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授牌仪式”顺利召开,河南省商务厅的领导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的牌子授予万庄,将整个团拜会的气氛推向高潮,中石化西北销售公司、山东金正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现场与万庄农资物流就物流服务签约,河南省商务厅、郑州市政府的相关领导对万庄作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表示认可,并希望万庄能用专业的农资物流开创农资流通新篇章。

  河南万庄化肥交易市场董事长赵慧清:

  万庄物流开创农资流通新局面

  这次的新春团拜会,对于万庄来说,是在提出“做专业的农资物流服务商”之后的一个阶段性总结,能够有如此多的政府、银行及上游企业参与,是对万庄农资物流模式的一种肯定,整体来说,万庄农资物流的这次团拜会在农资界有三个具有开创意义的场面:

  第一个场面就是商务厅领导将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担企业的牌子授予了万庄。这是对万庄农资物流模式的肯定,也是对万庄的一种鞭策,万庄会承担起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河南省农业生产资料方面的所有职责,把这项工程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第二个场面就是农发行、农行等多家银行与万庄的深度合作及战略层面的支持。在合作中,构建一套银行、农资企业及农民共赢的新型的农资物流模式,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流通难题的探索。

  第三个场面就是这次团拜会除了有很多下游经销商参与,而且还有20多家农资龙头生产企业参与,企业行为产生了行业凝聚力。这是因为,万庄物流要做的不是和上下游企业博弈,而是致力于切实的解决农资流通的问题才推出的农资物流模式。

  正是由于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万庄在2010年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仓储物流网络渠道已形成规模,物流信息平台支撑、物流技术体系支撑、现金管理平台支撑已开始运营,实现了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经营业绩大幅提升。也是在2010年,万庄确立了行业地位,万庄物流品牌叫响全国,为万庄今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郑市支行行长史盘鹤:

  与万庄合作让我们感觉满意

  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从政策层面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于农村及农业的金融信贷支持非常重视,但是相关的政策支持需要有好的项目作为切入点,要做到物尽其用,最好的就是能够通过金融资金的支持来实现锦上添花。

  万庄化肥交易市场开创的万庄农资物流正是这样一个符合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流通模式,通过建设覆盖全省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改变传统的农村流通业态,提升农村流通产品的质量,对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多方共赢的项目,所以这样的项目能够得到农发行的重点支持。

  河南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长杨树齐:

  万庄将打造农资流通新业态

  河南万庄化肥交易市场于2010年8月被商务部核准为河南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万庄市场是河南大型农资流通企业,万庄的加入将成为我省“万村千乡”农资网络建设的生力军。希望万庄企业认真执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有关政策,按照商务部颁发的《农资店建设与改造规范》,建设农资现代流通网络,不仅向农村配送货真价实的农资产品,还要输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引导农村网点提升业态档次,打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网络形象。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姜现钊:

  万庄将提升农村物流业态

  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担企业的牌子授予万庄,势必推动万庄走出郑州,走出河南,叫响郑州市物流企业的品牌,提升郑州市农村物流行业的业态。它凝聚了省市各级领导特别是商务厅的大力支持,凝聚了各界人士的心血和汗水。希望万庄认真执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有关政策,按照商务部的规范,建设现代农资物流网络,打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网络品牌,不辜负商务部、商务厅对万庄的期望。郑州市政府会继续关注并支持万庄的发展,希望万庄成为郑州农村物流行业中一个响亮的品牌!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