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农民在选择化肥时存在着错误观念,非但不能增产增收还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误区一:过于追求速效性
多数农民认为速效性化肥使用后很快便表现出效果,叶片生长快,这就认为肥效高。实际上,这样的效果是表面现象,对产量增加贡献很小,而且如果在叶菜上使用,会严重影响其产品品质。多施氮肥是造成环境恶化的一大因素,既降低了氮肥利用率,又增加了资源消耗。应该正确了解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作用,不宜盲目夸大氮素的作用。
误区二:盲目施肥
多数化肥都有施用范围但许多农民朋友在购买化肥时,只是看到养分量高便会买来施用。其实每个地方的土壤养分都不一样,重复施肥或施肥不足都不利于作物生长,建议到当地农技部门咨询一下,对本区域土壤状况有个基本了解,根据作物和土壤的情况,缺什么补什么,尽可能进行配方施肥。尤其要重视高品质有机肥的使用,对提高产量和作物品质都有好处。
误区三:偏听偏信厂商宣传
钙、硅、镁、硫等中微量元素虽然也能帮助作物生长,但需要量较少,有的企业把中微量元素夸大宣传来欺骗农民。农民在购买化肥时一定要看清上面的养分标示。有的产品一看就是带有迷惑性,一般养分标示以百分计数,少数企业以千分数计数,一看数很大,实际养分含量很低。有的微生物肥料含有益菌标示≥2亿/克,有的厂家将微生物肥料含有益菌标示为≥200亿/千克,听起来含量很高,实际远不如前者含量高。所以农民在购买时一定要看清,不要被宣传欺骗。
误区四:过量施用化肥
不少农户习惯过量施用化肥,使用量是常规用量的几倍。据农业专家介绍庄稼对肥料养分的吸收利用是有限的,产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不会随肥料的增加而增加,反之过度施肥还会造成肥害、烧根、土壤盐渍化等情况。所以农民朋友施肥要适量,不要盲目贪多。
误区五:注重基肥、忽视追肥
有很多农民图省事或迷信一次性施肥不用追肥,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肥料氮、磷、钾等养分释放很难与作物吸收相吻合。庄稼是否要追肥要根据作物长势,只有合理施肥才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满足作物各生育时期的需求,达到少投入多产出的目的。
误区六:化肥撒施,不深施
农民朋友在作物生长期追肥往往在雨后撒施在土壤表面。这样的施肥习惯容易造成氮肥的挥发损失,而其复合肥中的磷钾肥在土壤表面移动到根部需要很长的时间,长时间无法被作物吸收,从而影响肥效的发挥。所以使用化肥在确保不烧苗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靠近作物毛细根,这样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增产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