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行业分会是企业的“娘家”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会长李刚畅谈新一任理事会工作成就
《中国农资》记者 吴 江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自换届以来,在产业规划、市场规范、技术推进以及舆论导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特别是他们以“儒道之风”治理行业,聚集了行业士气、增强了凝聚力,不仅获得了公信力和影响力,也使行业得到和谐健康发展。同时,行业分会也真正成为企业的“娘家”。

  日前,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召开了“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长工作会”,中国钾盐(肥)行业分会会长李刚在工作报告中阐述了新一届理事会在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的直接领导和各会长单位关心支持下,特别是经过一年多努力所取得的成就。为此,本报记者就新一任理事会的具体工作,深入进行了采访。

  

  《中国农资》记者:李会长您好!众所周知,2010年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行业分会工作取得很大实效,对此大家有目共睹。那么,分会主要着力在几个方面做了工作?

  李刚:行业分会在四个方面开展了众多工作。一是与政府方面的沟通,通过一年多努力,钾盐(肥)分会已经与国务院内参办、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铁道部、国家工商总局、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国标委等国家部委建立了沟通和联系,使行业呼声得到重视。二是与媒体的沟通,钾盐(肥)分会与《中国农资》、《中国化工报》、《农资导报》、《中国化工信息周刊》等行业相关媒体建立了沟通,为交流行业重大问题的看法奠定了基础。三是建立了专家咨询平台,拥有从勘探到加工、市场流通到终端应用等整个产业链的近80位行业专家,满足行业即时答惑解难的需要。四是信息服务方面的工作,会员单位通过《中国钾盐》网站和《中国钾盐》会刊,可以及时了解行业技术和市场信息。

  

  《中国农资》记者行业分会日常工作琐碎而复杂,新一届理事会都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李刚:一年来,虽然行业分会日常运营工作具体而庞杂,但是依然有条不紊。目前,已经完成了“钾盐行业分会”更名为“钾盐(肥)行业分会”的相关注册和登记工作以及官方网站“中国钾盐”(www.jiayan.cn)的开通运营。另外,《中国钾盐》双月刊自第一次会长工作会议以来,已出版8期,及时报道了国内外最新钾盐(肥)技术、市场、数据统计等信息。

  其次,分会建设进展顺利,为了解决上一届理事会的遗留问题和建章立制,本届秘书处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次,吸纳会员工作有序进行,自2010年2月以来,新入会会员达100余家,这是行业发展、分会影响加大的标志之一。

  在此过程中,行业分会的工作也获得各界的认同。例如,2010年5月,分会被推荐为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钾肥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接受了行业咨询达100余项。同时,多次参加国家部委会议,并完成工信部等部委委托的研究报告。

  

  《中国农资》记者您能不能谈谈行业分会在产业规范、企业扶持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刚:行业分会组织申报了“盐湖低钠优质光卤石的生产及其加工过程提钾抑钠的关键技术研究”报告。这是国家急需的矿产资源保护方面的科技部重大科技项目,旨在延长钾矿山服务年限、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另外,还针对农用硝酸钾国家标准提出修改建议。经行业分会推荐,《农业用硝酸钾》标准起草小组向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委会提出修改申请,并在标委会2010年年会上进行了审查和投票表决,并审查通过。

  行业分会还深入生产企业,实地调研,反映行业呼声,为企业排忧解难。截至目前,分会共提交了“硫酸钾镁肥”执行农用化肥铁路优惠运价申请、钾肥增值税实行“即征即返”政策、提高碳酸钾出口退税税率、支持不溶性钾资源与海水钾资源开发、降低资源型钾肥资源税、申报颗粒状硝酸钾为普通货物名称项目、降低加工型钾肥出口关税、对磷酸二氢钾产品出口关税政策的建议、请求增加新疆和青海地区钾肥运力的紧急报告共9份报告主题。其次,还成功组织了“硫酸钾镁肥西部行”活动。

  

  《中国农资》记者2010年,行业分会在与企业的服务对接以及行业会议的举办方面,获得行业内外的一致赞同,李会长能否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李刚:首先,分会成功举办了“2010年第五届年会”,并在会议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现场由记者与行业各领域权威人士进行现场对话,就理性布局行业结构、解析如何实现行业科学发展、行业调整政策、国际与国内市场、境外资源开发等进行深入探讨。整个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会议最后就上述问题达成共识。250余人参加了本次高峰论坛和年会,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其次,针对氢氧化钾、碳酸钾、硝酸钾等钾盐品种的主要生产企业,组织了小型行业研讨会,及时沟通产品市场情况,形成市场联盟。同时,搜集行业问题,向国家相关部门及时反映。

  

  《中国农资》记者2010年,市场行业和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针对这些情况,行业分会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刚:针对行业内出现的新情况,分会及时组织专题会议,凝聚全行业的智慧,统一全行业的思路,分析行业发展格局,指出行业主导性的发展方向。

  面对必和必拓收购加拿大萨钾的恐慌形势,分会适时组织了“中国钾肥产业分析座谈会”。来自国家各部委、科研院所以及国内生产与贸易企业、境外开发企业的近3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情况,针对钾肥产业主导性、方向性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重点围绕国产钾肥的竞争力和可持续能力、境外钾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困难、扶持政策等议题达成共识。

  此次分会召集了国内钾盐龙头生产企业、业内专家,倾听行业意见并对外发布权威声音,便于广大公众了解中国钾盐产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对国内舆论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新华通讯社、中国农资传媒、中国化工报及各大主要网站都做了报道。

  

  《中国农资》记者明年是“中国钾盐、钾肥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行业分会有哪些工作计划?

  李刚:行业分会力争在2010开拓年的基础上,力求在2011年实现较快发展。

  首先是完善行业数据统计工作,加强业内的数据交流工作;二是深入各主要产品一线,实地开展专业调查,为行业准入和节能减排单耗标准制定做准备;四是与主流媒体合作,大力开展市场引导、品牌推广等宣传工作,扩大企业产品的影响力。并与中国农资传媒合作,共同组织编写《中国钾盐人》(暂定名)一书。同时继续为行业呼吁,为行业享受优惠政策、申报相关课题而不懈地继续努力。

  加快完善分会与企业的互动机制,加强信息服务工作。为会员企业技术职称的评选做些辅助性的工作,比如技术论文的发表、技术论文的撰写等等;同时,优惠提供个性化技术和市场专题、定题报告服务和牵线搭桥服务;提供行业专业咨询服务,做到即时地满足企业对国内外行业动态与市场变化的信息需求。

  分会将一如既往地发挥政府助手的作用,满足政府对行业调控的需要。继续定期不定期召开部分企业负责人会议,反映企业呼声,积极完成国家相关部委交给的行业研究课题工作,为企业排忧解难,为行业的平稳发展、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做出贡献;以钾盐、钾肥产品质量安全和合理布局为主线,宣传贯彻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完善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建设,规范会员行为,协调会员关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钾盐、钾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钾肥、钾盐企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增加投融资及合作机会。同时在推进名牌战略、提升产品竞争力,引导企业联合重组,努力打造大型企业集团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总而言之,钾盐(肥)行业分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企业服务。未来的一年中,我们要继续以诚信树形象,全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充分利用钾盐(肥)分会这个平台,为钾盐(肥)分会能成为行业名符其实的“娘家”,做出应有的努力。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