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均衡布局 统筹规划未来五年发展(中)


(上接第6版)

      ■记者点评:

  首先,针对国际出现的垄断加剧的新形势,适时发展中国自身产业规模。一是在国内开发上,科学、谨慎开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促进节能降耗。整合现有资源型企业,适度控制可溶性钾资源总量,加强政策引导,防止盲目扩张,特别是重点增强行业的竞争力;二是要以科学发展观对待钾盐、钾肥行业发展,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引导技术升级;三是引导技术投入,加快寻找资源新来源,开拓可持续发展新途径。

  同时,在政策上扶持“走出去”的国有、民营企业。行业组织应当参与、协调企业在政策、金融、进出口方式等方面的呼吁,积极代表行业与具体管理部门接洽,让“走出去”的企业遇到境外政策屏蔽和来自原住民等方面的问题时,能够在国内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依据。

  其次,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进入产业调整的密集期,随着节能减排力度加大,也要逐步调整产业结构。

 

  3 发展思路

  针对我国非传统钾资源丰富的特点,在前期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重点开展利用盐湖低品位钾矿、海水钾、不溶性钾矿、井盐钾等资源的自主产业化成套技术与装备开发,选择典型矿点建设规模化示范工程,为形成我国自主保障的钾肥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工程示范。

  行业观点:

  冯明伟:我觉得大家有个公认的结论:虽然在中国钾施用比例偏少,但预示着钾施用的增长空间较大。对于农民销售直接用钾,“中化”有些做法可供大家参考。我们在南方八省推广“加钾”,聘请了农化专家和各大学教授,指导、引导农民对钾肥的使用。由于这几年复合肥的崛起,农民用肥复合化趋势增加,直接施用钾肥在减少。所以,我觉得行业在这方面有事可做。在农化服务方面,我们也愿和大家共享,这是对国家、对农民都有利的事。

  李刚:目前,农民虽然知道按照比例使用钾肥,但实际上是按价格使用。氯化钾价格低了就多施些,价格高了就少施、甚至不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探讨。大家提到的氯化钾单施,也要提到议事日程。在流通环节中,有时有意无意把氯化钾成本提高,这方面也需要做很多工作。再者,应当在流通、储备领域给出补贴政策,确保农民在合理价格范围内施肥,保证农业丰收,提高农民用钾的积极性。

  徐世森:土壤中的钾绝对不够,这方面需要我们做工作。对于钾肥单质,盐湖集团在八十年代对湖北农业厅、湖北土肥站的推广过程做过跟踪,这方面如果需要,我们可以提供一些资料,让大家充分认识钾的作用,对钾肥单施有所了解。

  杨安会:钾肥最终卖给农民,而且90%以复合肥形式卖给农民,量实在是太少,这也是造成钾肥忽高忽低、上下折腾的一个很大的原因。还有,无论氮肥、磷肥、钾肥哪个品种折腾,最先受影响的是复合肥,钾肥和复合肥这么一个不稳定的产品结合在一起,很危险。此外,现在农村实行集约化种植,农民一下子种几千亩地,施肥习惯也发生了变化,钾肥行业要适应这种新变化。此外,我认为,对于一些小品种、高质量的肥料,不是农民不想用,而是农民没有地方买、买不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很关键。

  张宝全:应加大国产钾肥向多品种、多规格方面发展,如颗粒钾肥、复合肥(BB肥)、液体钾肥等。

  ■记者点评: 

  行业分会在会议纪要中提出,将大力推进单质氯化钾、硫酸钾的施用。结合盐湖集团、中化化肥、罗布泊钾盐、中信国安、滨地钾肥、联宇钾肥等企业曾经开展的肥效示范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钾肥单质工作,结合专家、学者的科学建议,推动钾肥在终端的使用量。

  要加强对农民消费观念的正确引导。针对当前国内肥料行业发生的新变化,对于农民层面的宣传也要更加具有针对性。随着国家和企业对钾肥的大力推广,农民对钾肥的认识逐步加深,基本都能认识到钾肥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因此,对农民层面的推广不能仅仅局限在钾肥认知度的低水平、重复宣传,应当更注重实用性,例如在钾肥单施与BB肥掺混和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结合上找卖点,一些高附加值、高成本的钾盐深加工产品品种与水溶性肥料等新型产品的结合推广也十分必要。同时,企业也要适应市场的新需求,不断创新深加工产品,为一些落后产能、技术升级企业找到一条可行的转型之路。

 

  4 发展目标

  随着国家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扶持骨干企业政策的实施,“十二五”时期青海盐湖集团将增加100万吨年产量,达到350万吨实物的产能规模。同时青海其他钾肥厂产能将超过200万吨,新疆罗布泊二期工程建成产能将达到300万吨实物。再加上海水钾、云南固体钾、境外钾肥企业及不溶性钾资源的开发,预计今后5年产能将达1000万吨实物量左右,年产量将会根据市场情况保持在600万-800万吨实物量。“十二五”时期,预计我国氯化钾、硫酸钾及硫酸钾镁肥等钾肥产品年消费量预计为800万-1000万吨实物量。因此,在“十二五”时期,中国自产钾肥可基本满足国内钾肥需求的下限水平。从长期来看,只要中国将实际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就可以防范国际钾肥资源垄断可能带来的风险。

  一是盐湖固体钾矿溶解转化及钾肥生产工程,利用已开发好的盐湖固体钾矿溶解转化采矿产业化技术,规划建设100万吨级工程。

  二是开发和建设10万吨/年海水提钾成套技术与装备和示范工程,开发钾离子筛材料的生产技术和装备、大型化海水提钾节能装备与配套技术,建设10万吨/年海水提取氯化钾产业化示范工程,完成试验测试和技术经济及环境评价,提出工艺包和设计规范。

  三是开发钾长石等不溶性钾矿制含钾多元素矿物肥料产业化技术和装备,建设5-10条10万吨级产业化示范工程,制定系列含钾多元素矿物肥料标准,建设5-8处10万亩规模的试验示范基地。

  四是盐湖承压卤水采矿及钾肥生产技术与装备和示范工程,开发盐湖承压卤水采矿集成技术,建设10万吨级示范工程,完成试生产,提出产业化方案。

  五是盐湖表层低品位固体钾矿生产钾肥新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开发利用盐湖表层低品位固体钾矿生产钾肥新技术和装备,完成万吨级工业化试验,提出产业化示范工程方案。

  六是深层井盐钾矿的勘查、开发和示范工程,由石油部门研究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的钾资源的同时勘探技术;开发利用盆地深层井盐卤水和固体钾资源、生产钾肥的新技术和装备,完成10万吨级工业化试验,提出产业化示范工程方案。

  七是境外钾肥项目,能有30-50万吨的氯化钾产量。到2010年底,我国钾肥能力将超过390万吨K2O,产量将达到350万吨K2O,能够满足国内农业目前的下限需求。

  行业观点:

  冯明伟:由于今年钾肥价格处相对低位,所以大部分生产厂相应地增加了一些钾肥库存。“中化化肥”对30家复合肥厂原料库存进行了统计,这个库存大约在100万吨左右。包括盐湖、罗钾、中农、中化、港口、边贸企业库存等,总量接近300万吨,行业分会大约1000万吨的统计数量减去300万吨的管道库存、渠道库存,我认为,今年大概有700万吨到800万吨的实际需求或消费总量,比去年上涨了8%-10%。

  徐世森:流通环节大约有350万吨、需求量今年在800万吨,8%的增长速度比较吻合。从需求方面看,明年的需求量有一个理性增长,关键是明年的需求取决于价格。如果价格平稳,需求会有稳步的增长。价格取决于需求、需求又取决于价格,二者相辅相成。如果价格过高,将影响整个钾肥市场的信心。当前,包括农民层面、生产企业,最主要是树立信心。

  余荣华:浙江瑞安联大钾盐有限公司详细研读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和项目建议书,全面赞同行业分会的观点和意见。同时,瑞安联大也在为满足中国钾肥需求持续努力。

  ■记者点评:

  需求支撑更是行业发展和市场繁荣的“硬指标”,要将最终消费者列为钾盐、钾肥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行业分会今后将积极帮助钾肥生产企业,加大与土地流转大型种植户、农业合作社或大型种植户、农业合作社的当地直接供肥商联系,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种植户的种植成本,让利于消费者。

  关于未来产能、需求和价格问题,行业分会分析认为,预计2011年的钾肥消费量将增长率9%左右,市场将在目前基础上稳步上升,产量将基本稳定在2010年水平。行业分会预测,对于2011年的价格将有所上扬,国产60%氯化钾到站价格为2500-3000元/吨水平,进口到站价为2600-3200元/吨;硫酸钾资源型产品价格为3300-3500元/吨,加工型产品价格为3400-3800元/吨。预计平均到站价比2010年的价格将有5%-8%的上涨。

逐渐由资源型向加工型方式的转变,把充分利用我国钾资源作为未来发展重点,鼓励开发投入深加工产品,逐步提高钾资源的利用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