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均衡布局 统筹规划未来五年发展(上)


  钾盐、钾肥行业以大视野、新思路,针对分会制订的《钾肥“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建议

  日前,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召开了“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长工作会议”,钾盐(肥)行业分会秘书长刘富昌主持了会议,行业分会会长、文通集团董事长李刚致欢迎辞,并做了工作报告。常务副秘书长亓昭英发布了2010年中国钾盐行业最新数据,对2011年做了初步预测。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徐世森、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明伟、冀中能源邢矿集团金牛钾碱分公司总经理黄志杰等常务副会长单位代表到会发言。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浩,由于天气原因未能参会。青上化工(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健、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唐冲、兖州沃尔沃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安会、武汉无机盐化工公司董事长聂治平、成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友琨、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永军以及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张志宏、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张宝全、浙江瑞安联大钾盐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荣华、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宋兴福等副会长单位代表到会参与了研讨。

  会议审议了行业分会编制的《中国钾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各位代表以“立足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大视野,以“生产和需求”并举的新思路,另辟蹊径、统筹发展规划。理事会认真听取了各方意见,博采众长,充分完善规划思路。会议气氛融洽而热烈。

  中国农资传媒钾盐观察家吴江全程跟踪会议,并将各单位代表提出的行业见解以及形成的会议纪要,精编、摘录、点评如下,以飨读者。

 

      1 规划概述

  目前,我国钾肥产业在国产、境外和进口“三足鼎立”的大格局下,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钾肥工业的发展仍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国产、境外、进口三部分有机组合、互相支撑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遵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钾肥工业的发展还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行业观点:

  李刚:中国钾盐、钾肥产业遵循国产、进口、境外3个“1”的思路是对的,但要落到实处,还要靠实力。加拿大、俄罗斯钾矿动不动就是十亿吨或者更大储量,中国可采资源也就是一亿多吨,而且开采难度、运输成本、运输瓶颈都有待解决。所以,适当控制氯化钾产量是一种战略选择。当然,为了保持氯化钾进口价格适度,产能还是要上去,并根据国际市场价格调整产量。这么多年,有数据显示,中国氯化钾进口价格一直处于全球“洼地”。但是仅靠谈判来保证价格“洼地”也不可能,还要靠实力,也就是要用产能说话,这需要青海盐湖、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等企业的努力。文通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碳酸钾生产企业和全国最大的硝酸钾生产企业,也在以行动改变这种局面。国际价格高了就释放产能,价格低了就通过“中化”等进口企业谈判取得好价格,并减少产能,确保我国钾资源长期、逐步地释放出来。

  冯明伟:国产、境外、进口三方面1:1:1的观点非常好,这样中国的钾肥生产、钾肥用量安全可以得到保证。在这个前提下,大家不要认为使用进口钾就一定冲击中国钾。举个例子,2002年价格在1000元/吨左右时,如果我们大量进口钾肥,就可以保护我们的资源。日本境内的森林异常茂密,日本人为什么大量进口中国木材?因为从中国进口相对便宜!实际上今年的进口成本较低,为什么我们不多进口一点?到价格高涨时,我们再利用国内钾资源。

  张宝全:应该强调“十一五”期间在自主知识产权、大型装置国产化、关键设备国产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重点论述我国企业在钾肥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已取得的进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在国家层面、行业协会、企业本身等多方面应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建议。

  ■记者点评

  在钾盐行业未来总体发展方向上,钾盐(肥)行业分会确立了“在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满足钾肥农业需求方面,2011年钾肥产业继续走国产、境外、进口三大方向发展的路子。”行业要在国产、境外、进口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以及国际、国内市场的有效联动上做文章,要建立国产、进口两个渠道主体企业的沟通机制以及应变国际市场急剧变化的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联动的预警机制,并制定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可行方案。特别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学会多条腿走路。面对国际新格局和国内市场新变化,两种机制的建立尤为迫切。

  此外,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需要对生产、流通、进口、境外等方面统筹、科学地规划,做到四个环节“一盘棋”。以行业分会为中介组织,加强企业在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增强行业的凝聚力,以共同应对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的不测之变。同时,进一步将各企业间的资源开发、营销网络、技术优势的融合嫁接作为整合方向。

  随着钾盐(肥)行业分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逐步显现,行业分会将成为协调行业关系的主导力量,在改变过去“重生产、轻流通、厚国内、薄境外”的行业误区方面,将大有可为。

 

     2 发展方向

  一是更好地满足农业需求。钾肥工业发展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配合农业部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生产出适应农业需求变化的各种含钾肥料,更好地为农业服务。

  二是促使我国向钾肥强国迈进。目前我国已成为钾肥第四生产大国,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通过利用海水提钾及新型不溶性钾资源——钾长石,使行业跨上一个新台阶。

  三是为保持可溶性钾资源可持续发展更多年,要控制可溶性钾资源总量,加强政策引导,控制新上项目,防止盲目扩张。采取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对缺乏资源、管理落后、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实行关停并转。

  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在节能减排、三废治理、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五是培育、发展品牌产品。提高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推进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名牌产品,提高钾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六是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等多种方式组建集团,提高行业集中度,提高企业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行业观点:

  徐世森:粮食安全保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未来钾肥将随着我国粮食需求的增加而持续增长。在“十二五”期间,要保证国内粮食的产量,解决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保证钾肥的供给仍是主要措施之一。目前,国内钾肥生产能力不足,为了保证农业需求,青海盐湖集团公司多年来一直在这方面努力。作为钾盐生产的主要单位,青海盐湖集团公司的产能每年都在递增。预计三年后,“青海盐湖”的产能将超过300万吨。

  冯明伟:“中化化肥”建议规划思路中,加入建立农化服务体系的内容。这个体系的建立非常不易,不是靠哪个协会、哪家公司就可以做到的,必须举国家之力,只有形成一个较完善的、比较先进的农化服务体系,才能避免假冒、坑农、害农等一系列的危害。“中化”将尽力推进这方面的工作。也希望协会带领大家推动这项工作,搭建一个比较成熟、先进、健全的农化服务体系。

  赵健:钾肥作为一个小品种,受国内、国际因素影响特别大,还要多呼吁政策层面的支持。但是,有些问题并不是钾肥自身的问题。硫酸有70%的量用在化肥上,硫磺从七月份的50美元涨到前一阶段的180美元,钾肥也跟着疯涨,严重影响了农业安全、国民经济、农民利益。这不完全是氯化钾的问题,而是硫磺、硫酸的问题。我认为,国家和行业应该关注问题的症结。

  ■记者点评:

  钾盐(肥)行业分会在形成会议纪要中提出,将结合中化化肥提出的农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全面开展针对农民层面的普及、认知工作。同时,针对生产环节,采取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对缺乏资源、管理落后、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此外,还需遵循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新变化,随时调整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                                          

(下接第7版)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